Article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017-02-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引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度的思想智慧。学习习近平用典,既能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融古于今,学习体会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精髓。为此,我们特设此专栏,约请相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对习近平用典进行阐释、解读。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处】孔子《论语·子路》

  【释义】当政者本身言行端正,能做出表率模范,不用发号施令,大家自然起身效法,政令将会畅行无阻;如果当政者本身言行不正,虽下命令,大家也不会服从遵守。

  【阐释】

  当领导的人责任最大,因为他宣布的任何政策法令,都必须自己先遵照执行。如果领导者本身行得正,办一切事都合规矩,自然能得民众的拥护,不用下命令,大家也会依照去实行,所以说不令而行。《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中讲:“君子欲政之速行也者,莫若以身先之也;欲民之速服也者,莫若以道御之也。”如果领导者想迅速地推行政令,没有比自己先身体力行更好的办法了;如果想使民众很迅速地服从,没有比以道来教导民众更好的了,强调的也是领导者身体力行的重要性。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居安思危、崇尚节俭,奠定了大宋基业。有一次,赵匡胤的女儿魏国长公主穿了一件由翠鸟羽毛作装饰的短上衣入宫,赵匡胤见到后十分气愤,他对公主说:“你把这件衣服给我,从今以后,不要用翠鸟羽毛作装饰了。”公主笑着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也用不了几根羽毛。”赵匡胤正色说道:“你说得不对。你穿这样的衣服,宫中其他人看到会纷纷效仿,这样一来,京城翠鸟羽毛价格便会上涨了,商人有利可图,就会从四处辗转贩运翠鸟,这要杀伤多少鸟儿啊!你千万不能开此奢华之端。”公主听了赵匡胤的话,连忙叩谢父皇的教诲。

  孔子曾说:“君子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孔子的这一观点在不少君王身上都得到了验证,赵匡胤以节俭为本,以身作则并约束家人的做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士大夫竞相节约自勉,州县官上任时,奢侈浪费讲究排场的迎来送往都取消了,小官上任时,很多只穿草鞋、拄木杖徒步而行。赵匡胤之后的几个君王都很好地延续了他俭朴的生活作风。只是北宋后期的君主无法保持赵匡胤的作风,尤其是宋徽宗,追求奢侈达到了极致,他当政期间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园林,很快就将祖先积蓄的财富挥霍一空。如此奢靡荒淫,亡国是必然的事情。

  孔子强调“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领导者如果能够端正自身,那么对于办理政治这件事,又有何难处呢?如果领导者不能端正自身,又怎么能够去端正别人呢?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话用通俗的语言概括了为政之要,同时也指出了当前道德教育之所以不得力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我们把道德教育变成了“说教”,认为需要教育的是下属、是普通百姓。事实上,“身教者从,言教者讼。”用空话教育别人,只能导致争吵,用行动教育人,别人才会跟着做。如果领导者本身行得不正,虽然屡次下命令,民众也不会服从。

  《论语》记载,叶公问政,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所谓政治就是要使人正。怎样使人正呢?就是领导者自己率先去做正当的事。那谁还敢做不正当的事呢?在《群书治要·政要论》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故君子为政,以正己为先,教禁为次。”君子从政以端正自身为先,以教育和约束为其次。正因深明治政之理,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持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号召,并且强调“‘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在党中央以上率下的带动下,党风政风不断好转。

  历史和现实经验都告诉我们,培育正风只要领导者率先垂范,其效果就如影之随形、响之应声一样显著,自然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群书治要》学习网

Website:www.qszys.cn Record number:京ICP备18013041号-1

Website construction多维网讯 Telephone:010-6267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