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網站收藏 【本網站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下載轉發,轉發請注明出處】
視頻更多》

本站视频若出现卡顿现象,恭请前往第三方平台观看,给您带来不便见谅!

《〈群書治要·春秋左氏傳〉之祁奚請免叔向》

劉余莉 教授

  • 路線壹
  • 路線二
  • 音頻壹
視頻文字
《〈群書治要·春秋左氏傳〉之祁奚請免叔向》
2019-11-04

大家上午好:

今天家瑞要分享的是《群書治要•春秋左氏傳》上面的一個歷史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祁奚請免叔向》。這個故事非常的精彩,故事情節的走向可謂是峰迴路轉,跌宕起伏,除了讀起來非常精彩之外,它還能夠發人深省。和上次一樣,家瑞的分享同樣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背景介紹、故事解讀以及讀文感悟。

我們就先進入到第一個部分——背景介紹。我們來看這個題目——《群書治要•春秋左氏傳》。看到這個名字我們就知道,《左傳》和《春秋》必然是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的,可以說《春秋》就是《左傳》的緣起。我們就先來瞭解一下《春秋》吧,《春秋》相傳是孔子所作,它有兩個特點:第一個,它是首部編年體史書;第二個,約其文辭而指博。看到這個解釋,大家覺得會非常的抽象,讀起來有一種似懂非懂,雲裏霧裏的感覺,沒有關係,接下來我們來慢慢地捋一捋。

我們先來看,什麼叫做“文辭簡約的編年體史書”呢?我們站在現代的角度來舉個例子,大家就很快能夠明白了。我們請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飛船成功發射;2018年9月2日習近平主席與南非總統拉馬福薩舉行友好會談。”根據這三個例子,我們就可以明白,所謂“約其文辭的編年體史書”,實際上就是根據時間順序整理出來的一個歷史大事記。它的特點就是語言非常的簡潔,一句話能夠說完的事兒,它絕不給你多說第二句。

它接下來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指博。什麼叫做“指博”呢?我們都知道《春秋》微言大義,可以說是“一字寓褒貶”,因此它的遣詞造句都有著深刻的含義,《春秋》不朽的價值也就體現在這個地方。這個我們用現代社會的例子來看就比較困難,因為古籍中尚且沒有其他典籍能夠到達這個高度,更何況是現代呢!因此我們要理解這個“指博”還得回過頭去,到《春秋》裏面來找一個例子。

我們就舉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例子。“尹西元年: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這一句話當中其實就把整個事情介紹清楚了。我們來看,鄭伯,他這裏用了一個“伯”字,“鄭伯”指的他實際上就是鄭莊公,他是一國之君,但是他沒有用“莊公”,卻用了一個“伯”字,這其中就有貶斥的味道,為什麼呢?因為“鄭伯克段于鄢”實際上是兄弟相爭,鄭莊公討伐自己的弟弟。孔子認為是他沒有教育好自己的弟弟,才導致了這個禍事,因此在這裏採用了貶斥的態度。那我們來看第二個,“段”字,這個“段”,其實就是鄭莊公的弟弟公叔段,這裏沒有說是“弟”或者是“公子”,卻僅僅用了一個“段”字,實際上也是暗含了貶義,公叔段作為弟弟,他沒有奉行為人弟所該有的道德,不敬重兄長,反而與其起了衝突;另外他作為臣子,不守人臣之道,以下犯上,所以只寫了一個“段”字來對他進行貶斥,那這個就是“指博”了。

《春秋》為什麼會有“文辭約而指博”的特點呢?我們來回到過去那個時代。在《漢書·藝文志》上記載,《春秋》“有所褒諱貶損,不可書見,口授弟子,弟子退而異言。”當時《春秋》所貶損的人物,都是一些大人物,例如說,像諸侯、大夫這樣有權有勢的人物,那這樣,如果對他們進行貶斥,不僅容易惹禍上身,牽連弟子,而且對於道統的傳承和發揚都會帶來障礙,因此主要採取口授弟子的方式。這樣子就會造成弟子退而異言,每個人聽了老師說的話,所領悟到的東西都有所不同,他們在進行傳播的時候,就會流傳出許多不同的版本。這個時候呀,就出現了一個人,叫做左丘明,這個在《史記》當中也有所記載,他說:“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左丘明他是一個有道德學問的君子,面對當時人人異言的這個情況,他就當仁不讓地站了出來,立志要把這些事情說清楚,於是他就寫出了《左氏春秋傳》。

《左氏春秋傳》它是一部“敍事完整的編年體史書”,這裏和《春秋》相比呀,就多了一個“敍事完整”的一個特點,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它在《春秋》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的歷史事實的補充,《春秋》一句話說完的事呢,它來對其補充很多細節,讓大家瞭解得更加清楚。那我們還是回到這一個例子。“2018年9月2日,習近平主席同南非總統拉馬福薩進行友好會談。”看到這一句話,大家一定會產生許許多多的問題,比如說在會談當中,習近平主席和南非總統各發表了什麼意見呢?會談又簽署了什麼檔?檔的內容又是什麼呢?《左傳》所做的事情,就是把大家這些種種的疑問都講清楚。《左傳》通過記述具體的史實來補充說明《春秋》。

它寫得這麼具體就有兩個作用——徵實和懲戒。什麼意思呢?“徵實”就是說它把過去的歷史重新地呈現出來,然後引起你的思考,用以懲戒。如果古人有做了什麼好的事情,你要虛心向他們學習;如果有什麼不好的事情,你也要去反省不要再犯。這個就是《春秋左氏傳》非常重要的一個意義了。到這裏《春秋》和《春秋左氏傳》我們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了,接下來我們就進入到《春秋左氏傳》去看一下《祁奚請免叔向》的這個故事吧!

我們接下來就進入到第二部分——故事解讀。

這個故事一開頭,它就說到:“晉欒盈出奔楚,宣子殺羊舌虎,囚叔向。樂(音‘越’)王鮒(音‘付’)見叔向,曰:‘吾為子請’。”這兩句話就交代了故事的一個背景,它說:晉大夫欒盈因為晉國權臣范宣子的驅逐而逃亡去了楚國。范宣子殺死了欒盈的同黨羊舌虎,囚禁了羊舌虎的哥哥叔向。晉國大夫樂王鮒來看叔向,說:“我可以去為你請求免罪。”回到文中,我們看到,這短短的幾句話當中,就出現了好幾個人物,那我們就把人物關係來捋一下,這樣也利於我們接著往下看。

我們首先來看欒盈,他是晉國的大夫,他當時因為被誣告反叛,就被晉國的權臣范宣子所驅逐,欒盈他逃亡去了楚國,但是他的遊黨羊舌虎就留了下來,因為羊舌虎和欒盈關係非常的好,因此宣子也懷疑羊舌虎,就把他給殺死了。叔向他是羊舌虎的哥哥,因為是親人的關係,宣子也有所懷疑,因此就把他給囚禁了。那這時候就出來了樂王鮒,他是晉國的一位寵臣,他就主動地去要求,把叔向給救出來。我們看到這裏,一定會想,叔向的運氣很不錯,剛剛被囚禁就有人願意主動把你救出來,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對於像自己伸出援手的人,一定都會感恩戴德,如果後續的救援非常順利,叔向就會順利地得救,這個故事就皆大歡喜,圓滿結局了。

在這個地方就出現了這個故事的第一個轉捩點。我們來看叔向是什麼反應呢?“叔向不應。其人皆咎。”叔向對於樂王鮒的主動幫助沒有回應,大家因此就責備、議論他。

其實在《左傳》的原文當中,還有一個細節,樂王鮒在主動要求提出幫助他的時候,他沒有回應,在退出的時候,叔向也沒有拜送。我們接著來看“其人皆咎”,這個“其人”實際上是有兩部分的人,一方面是對他親近、關心的人,他們都為他著急,你的弟弟因為這件事情已經丟了性命,而你無故受到牽連被囚禁,最後說不準還得再搭上一條命,有人願意幫助你,這麼好的機會你卻不好好把握,那大家都替他感到著急和惋惜;那另外一撥人就是看熱鬧的,冷嘲熱諷,責備他不懂人情世故,不知道感恩,反而如此地無禮,連回應都沒有。那面對大家的猜測、不解、亦或是嘲諷,叔向說了這樣的一句話,他說:“必祁大夫。”救我的人一定是祁奚。這裏有一個“必”字,非常的關鍵,也非常的值得玩味,從故事的脈絡來看,叔向和祁大夫之前並沒有什麼來往,但是他在這裏卻用了一個“必”字,表現出他十分地篤定,雖然我和祁奚之前沒有接觸,但是我非常相信祁大夫他會來救我,沒有絲毫地猶豫。大家看到這裏一定會非常的好奇,叔向的信心到底是從何而來呢?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一個人——室老,他就出來幫我們問出了這個問題。室老,他就是家臣之長,也就是管家的意思。他說:“樂王鮒言於君,無不行,求救吾子,吾子不許。祁大夫所不能也。何為也?”這句話,他就是在說,樂王鮒在君王面前說話,君主都會答應,他請求去赦免您,您卻不答應,那祁大夫他沒有樂王鮒的這個能力,您為什麼不答應樂王鮒,卻說必定是齊大夫來救您呢?面對這個疑問呀,叔向他就回答了:“祁大夫外舉不棄讎,內舉不失親,其獨遺我乎?《詩》曰:‘有覺德行,四國順之。’夫子,覺者也。” 他說,祁奚外舉不避讎,內舉不避親,怎麼會單獨剩下我而不救呢?《詩經》上說,有正直德行的人,四方之國都會歸順。那祁奚就是這樣正直無私,一心為公的人呀。

“外舉不棄讎,內舉不失親。”在這裏是個典故,我們也來瞭解一下。這件事情,它實際上是包含了兩個事兒,當時祁奚舉薦了他的仇人解狐來接替自己晉國中軍尉的職位, 解狐去世之後,他又舉薦了他的兒子祁午來接替了這個職位。這個事情雖然兩句話就可以概括了,但是非常值得我們去深思。祁奚他舉薦了兩個人,一個是他的仇人,一個是他的兒子。從個人感情上來說,這兩個人對於他而言,都是非常極端的兩個人。他們在情感上有著截然相反的關係,但是祁奚在做事的時候,特別是關乎到國家百姓的事情,卻絲毫不受私人感情的影響,十分的正直無私,確實是非常的難得。舉了這個例子之後,叔向又緊接著引用了《詩經》的話:“有覺德行,四國順之。”這句話取自於《詩經·大雅》。“有覺”的意思就是“正直之貌”。 這個“覺”字,屈萬里先生取了《廣雅》的注解,意思是“大也”。在這個地方,實際上對這兩個意思我們是可以兼取的,這整句話就是說:德行正直無私,四方各國都會順從他。叔向用了這幾句話,實際上也就交代了他拒絕樂王鮒,而說救他的人必定是祁奚的原因。到這裏,雖然祁奚沒有真正地出現,但是通過叔向的言語,祁奚的形象也逐漸鮮明了起來。

我們看到,祁奚作為晉國的大夫,“外舉不棄讎,內舉不失親。有覺德行,四國順之。”那麼樂王鮒作為寵臣,“言於君,無不行。”之前叔向雖然沒有直接對於樂王鮒進行評價,但是實際上這裏已經有了一個微妙的對比,通過叔向的態度,我們就可以推測,樂王鮒是一個沒有什麼德行的人。但是光推論不行,還需要有事實來證明。歷史上的樂王鮒真的是一個沒有德行的人嗎?是的,他就是這樣的人。

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驗證了這個說法,這裏同樣就是這個故事的第二個轉捩點。“晉侯問叔向之罪于樂王鮒。對曰:‘不棄其親,其有焉。’”這個時候晉平公就向樂王鮒詢問叔向的罪行。樂王鮒他回答說:“叔向不舍和羊舌虎的兄弟親情,肯定是他弟弟的同謀。”那這個事情到這裏,就非常的有意思了,我們發現樂王鮒完全改變了他之前的說法。我們來看看前後的對比,之前,樂王鮒是主動地去請免,但是在叔向拒絕之後,他面對晉侯主動過問這件事情,反而卻將罪責安到了他的頭上。那我們知道,如果樂王鮒他是真心想要救出叔向,無疑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但是樂王鮒因為叔向沒有回應,就心懷怨恨,反而落井下石,陷害中傷,說他是叛賊的同謀,而原因就僅僅是因為所謂的“不舍親情”,這個可以說是“莫須有”的罪名了。通過前後的對比,我們就對樂王鮒的為人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

那說到這裏,我們就順便來瞭解一下樂王鮒的相關歷史記載。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就是他的一個索賄事件,當時魯國它不顧盟約,攻打了楚國的附屬國。楚國對此非常地生氣,便打算殺掉魯國的使臣叔孫豹。樂王鮒當時是晉國的寵臣,他同樣的主動去找了叔孫豹,對他說:“我願意為你求情。”並且派人“請帶焉”。這個“請帶”,古人非常的含蓄,他實際上就是索要賄賂的意思。叔孫豹面對這個情況,他說:“我以貨免,魯必受師。”我雖然給了你財物,因為這個事情而倖免於難,但是我的國家魯國就一定會受到討伐了,因此他是拒絕了。因為當時有著“不戮其使,必伐其國”的這個說法。但是叔孫豹又不能拒絕得太難看,於是就從衣服上撕下了一大塊布帛給樂王鮒,並說:“佩戴的帶子太窄難成敬意”,以此是婉拒了。最後叔孫豹因為他的這個對於國家的忠誠,受到了晉國大臣趙武子的讚歎。並且趙武子為他求情,最後叔孫豹還是倖免於難了。

通過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到樂王鮒趁人之危,索要賄賂,是一個沒有德行的貪鄙之人。到了這裏,大家對於叔向原先不回應樂王鮒的行為,相信也有更深的理解了。這樣唯利是圖的小人根本就靠不住,也不是可以相交之人。

好,那麼在叔向反被安上了謀反之罪的關鍵時刻,祁奚,出場了。“於是祁奚老矣。聞之,乘馹而見宣子。”當時,祁奚已經是告老還鄉了。這個“馹”就是古時候驛站專用的馬車,它相對於一般的馬車行駛的更快。這句話就是說,在這個時候,祁奚已經告老還鄉了,但是他聽說了叔向的事情之後,就乘上了驛站的馬車來拜見宣子,為叔向求情。他千里迢迢地趕過來,對著宣子說出了這樣的一番話:“《詩》雲:‘惠我無疆,子孫保之。’夫謀而鮮過,惠訓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猶將十世宥之,以勸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棄社稷,不亦惑乎?鯀殛而禹興,管蔡為戮,周公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棄社稷?子為善,誰敢不勉?多殺何為?”這個“宥”它就是一個寬宥、寬恕的意思。在這段話當中,祁奚先是引用了《詩經》的話,說:“對社稷百姓的恩惠無邊,子孫會永遠地保有它。有謀略且很少犯過失,施惠、教育百姓而不知疲倦,叔向就是這樣的人。他是國家的柱石,是安固社稷所倚賴的臣子;假使他十世的子孫有罪過,也要寬恕他,以此來鼓勵賢能之人為國家做貢獻。現在僅僅因為羊舌虎這一件事情,就使他不能免於身難,殺了叔向這樣的社稷之臣,不是非常的糊塗嗎?鯀因治水不力被舜流放到羽山而死,但是舜依舊起用了他的兒子大禹,從此治水成功,夏朝也由此興起。管叔、蔡叔背叛了周室助武庚謀亂,周公平定了叛亂之後,繼續輔佐了周成王。現在您怎麼能僅僅因為叔向的弟弟是欒盈的同黨,就囚禁這樣的社稷之臣而拋棄了國家呢?您若力行善事,樹好榜樣,別人誰不聽從您,為您效力呢?為什麼要濫殺社稷之臣呀?”

這一段話就是祁大夫的諫言,這其中有幾處引用和典故,我們一起來細讀一下。先是《詩經》的這一句話:“惠我無疆,子孫保之。”這句話來自於《詩經·周頌》,意思是賜給百姓無限的恩惠,因此子孫永遠地保持它。這個“保之”,屈萬里先生的注解為:“保此績業也”。接下來還有兩個典故:“鯀殛而禹興”,這個“殛”就是流放的意思,在《爾雅》上是“誅也”的意思。鯀,他是夏禹的父親,因為治水無功,被舜流放到了羽山,並且死在了那裏。但是大禹雖然是鯀的兒子,舜不因為這件事情就棄用他,反而是重用他,讓他治水。最後大禹治水成功,而夏朝也因此興起。舉這個例子,就是說,不要因為父親的罪過,而荒廢了他兒子的才能。

下一句就是“管蔡為戮,周公右王。”他說的是當時發生在周朝的一件真實的事情。管叔、蔡叔和霍叔是周公的兄弟,當時周公攝政,作為他的兄弟,心裏就非常地不平衡,我們都是親兄弟,為什麼你卻有這麼大的權力?因此他們便勾結了武庚,也就是紂王的兒子,發動了“三監之亂”,周公不得已,就發起了東征,平定了叛亂,他斬殺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將霍叔廢為了庶人,平定了這場亂事。他平定叛亂之後,繼續輔佐周成王,周成王也仍然非常地信任他。舉這個例子,其實也就是在勸諫宣子,看看古人當時是怎麼做的。

好,那麼回到原文。這一整段話就是祁奚對宣子的一番勸諫,結果最後怎麼樣了呢?我們來看,“宣子悅,與之乘,以言諸公而免之。”范宣子聽完之後非常地高興,就接受了祁奚的意見,並且和祁奚同乘一車,去向晉平公進言,赦免了叔向。事情發展到這裏,就是一個大圓滿的結局了,如果之後還要發生點什麼呢?在今天的人們想來,不外乎就是祁奚來見叔向,對其大加勉勵,叮囑他:“你呀,要好好地為國效力。”借著這份恩情,祁奚還可以培養培養圈子,拉攏拉攏人脈,反過來,叔向也必定是對祁奚感恩戴德、叩謝不已。畢竟對於叔向來說,於私,人家救了你的性命,於公,也為國家挽救了棟樑,所以感謝一下祁奚並不為過,借著這個機會還可以聯絡一下感情。

    然而,故事的第三個轉捩點來了,大家想像中的事情全都沒有發生。我們來看,“不見叔向而歸,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叔向被赦免之後,祁奚沒有去見叔向就回去了,叔向也沒有去向祁奚道謝,就去上朝了。看到這裏,一些人一定會認為,這兩個人都太耿直、太傻了,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就帶著這個疑問進入到第三部分——讀文感悟。

我們來看這個精彩的結尾,我們繼續來看看,他們這麼做的時候,心裏面到底在想著什麼呢?回到原文,我們來看看,祁奚不遠千里為叔向求情的動機是什麼?他當時說:“夫謀而鮮過,惠訓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我們就可以看到祁奚救叔向,完全是因為覺得他是社稷的棟樑,所以才不遠千里過來救他。同樣的,我們來看,叔向對於祁奚的評價,是“外舉不棄讎,內舉不失親。”認為他是一個“覺者”。我們看到叔向對於祁奚的信任,也同樣完全是來自于祁奚對於國家的這一份忠誠,對於天下百姓的這一份仁心,可見這兩個人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國家社稷。到這裏,我們其實就可以理解了,祁奚不見叔向而歸,是因為他心中所念的是國家,而並非是因為個人的原因對叔向有所偏私,那“叔向不告免焉而朝”,也間接證明了祁奚所求的並非是一己之私。

另外,在西晉有一個開國元勳羊祜,他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被記載在《晉書》當中。他說:“且拜爵公朝,謝恩私門,吾所不取。”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被薦舉的人在朝廷受職,那被薦舉的人卻到推薦他的人那裏去私門謝恩,這個是我不願意做的。我們從這句話當中,也可以略微地窺見叔向和祁奚的想法,這兩個人之間,和羊祜是有著一樣的想法的,他們只論天下,不論私恩,也就是所謂的“公恩不必私門謝”。

古人都說:“以利交者,利盡而交疏;以勢交者,勢傾而交絕;以色交者,花落而愛渝;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祁奚和叔向之間,不是靠利益和勢力來相交,而是志同道合的君子之交,他們胸懷天下,心系蒼生,所思所想和所作所為,都是以天下為出發點。他們彼此間就是如這句話所說的,以道義相交,因此可以互相信任、天荒地老。這就是當時士人之間的相知,他是一種心靈上的默契,語言和形式在這樣高尚的德行和共同的理想之下,都是蒼白而無力的。這兩位君子,一個不求謝,一個不道謝,兩不相見,卻能夠彼此相知相解。這都基於祁奚和叔向相互瞭解對方的為人和品行,深知對方所思所念和自己一樣,都是社稷和百姓。對於祁奚而言,他需要的不是叔向的感恩戴德,只要叔向忠於國家和百姓,對他而言便是最好的事情了,對於叔向而言,他也知道什麼是報答祁奚最好的方式。“大恩不言謝,大德不言酬。”對於這份大恩大德,他用來報效國家,以公報德,便是對於祁奚最極致的感恩了。

看完了這個結尾之後,我們來做一個人物的評析。根據時間順序,這篇故事出現了以上這八個人物,在這些人當中,欒盈、宣子和羊舌虎,實際上只是打了個醬油,一筆帶過了。剩下的人,我們就將他們來分一分類,我們可以大致把他們分成三類:第一類是賢德君子,也就是祁奚和叔向;第二類,就是奸佞小人,像樂王鮒;第三類,就是平常人,像其人,或者是室老這樣的。我們都說,“為人當做聖賢人”,這裏,我們就著重來看看這兩位君子,再來思考一下,他們對於我們有什麼人生啟示。

我們先來看叔向。叔向有三件事兒,第一件事情就是面對樂王鮒的主動請免,叔向不應。這就是原文當中的部分,從他的這個行為當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叔向的心中是非分明,能夠看清事情的本末,明辨君子和小人。同時,他堅持做人的原則,即使被囚禁,也不趨炎附勢,去接受一個反復無常、為人貪鄙的小人的幫助。他不接受樂王鮒的示好,這樣也避免了以後和小人的接觸,能夠潔身自好,不和他同流合污,這樣,他就做到了《禮記》當中所說的:“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的這句話。以上就是他絕小人。

第二件事情是叔向堅信救自己的人必定是祁奚。面對當時周圍人的議論,或者是疑惑,以及小人樂王鮒的主動幫助,他始終堅持自己的判斷和做法。叔向雖然和祁奚來往不多,但是他內心是一份全然的信任,可以說是將性命相托。在這裏,叔向信任的,其實不僅僅是某一個人,而是信任君子的高尚德行。

因此即使瞭解不深,但面對心懷社稷的祁奚,他還是可以如此地信任。

第三件事情就是,叔向讚歎祁大夫。我們來回顧一下原文。他稱讚祁大夫是一個“覺者”,我們可以看出叔向對於祁奚心懷天下、大公無私的行為和德行是十分地讚賞的,對他的評價也是很高,這與他對待樂王鮒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信任祁奚,讚歎祁奚,這個就是叔向對待君子的態度。他不拜樂王鮒,此所以絕小人;不告不謝祁奚,並且對他信任和讚歎,這個就是他待君子之道。“絕小人,思君子”,這個就是見德思義的君子之風。

除此之外,《左傳》當中還有一段記載:叔向曰:“與其死亡若何?《詩》曰:‘優哉遊哉,聊以卒歲。’知也。”從這段話當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叔向雖然已經被囚禁了,但是,他依舊十分的淡定,保持著正念,並說出:“優哉遊哉,聊以卒歲”這樣的話。在這裏,叔向他認為自己雖然被囚禁,但是比起被處死已經非常的好了,還認為現在的日子很悠閒、很逍遙。可見他胸懷之坦蕩,態度之積極。另外,即使身處這樣的困境,他因為問心無愧而無私無畏,依舊將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所思所念的只有社稷百姓,對於國家一片忠心。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祁奚。叔向這樣的境界,同時也體現在了他的身上。祁奚“外舉不棄讎,內舉不失親”。他一心為公,知人薦賢。對待自己的仇人和親人,不受感情的影響,能夠清晰準確地來進行判斷,並且極力推薦。一般人常常會被個人的愛欲或者是仇怨衝昏頭腦,對待仇人很可能會因為一己之私而傷天下之公,但是祁奚“外舉不避讎,內舉不避親”,不以個人的恩怨情仇,而是以國家社稷的治亂安危為出發點,一心為公,惟賢是舉,不遺漏任何能夠對社稷百姓做出貢獻的賢能之人。這就是“大忠”,忠於天下。

還有一件事,就是祁奚不遠千里趕來向宣子為叔向求情。當時,祁奚已經告老,但是他聽到叔向的事情,仍然念念不忘社稷百姓,不忘忠臣良相。我們來看這個“乘馹”,我們之前已經解釋過了,是驛站的馬車。這個驛站的馬車,因為非常的快,實際上,是非常危險的。但是祁奚不顧及自己的年老體邁和這個危險,冒著生命的危險,去向宣子來請免。而且當時還有一個歷史背景,就是因為“欒盈出奔楚”這個事情,晉國已經有十位大夫被殺,五位大夫是出逃,剩下還有三位是被囚。面對當時這個情況,大家可以說能不趟這趟渾水就不趟。但是面對這樣的一個叔向社稷之臣被囚禁,祁奚還是千里迢迢趕來了,這是需要有大勇才能夠行此救人之事。

第三件事情,就是祁奚引經據典,引用了前朝的史實來為叔向求情。我們從中就可以看出,祁奚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這個就體現在他勸諫的水準上。我們來回到原文:

他先引用了《詩經》當中的話,引經據典,來點明叔向是一個社稷之臣。接著他又引用了前朝的史實,用了古聖先王舜帝起用大禹令夏朝興起,還引用了周公經歷兄弟叛亂,依舊受到周成王的信任而輔政。由此就勸說宣子不應該讓叔向這樣的社稷之臣遭受到無故的牽連,而是應該繼續讓他發揮作用。舉完例子之後,他更是從宣子的角度來出發進行勸解,於是,成功地為叔向請免了。

祁奚作為一個大智、大勇和大忠的一個人,就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啟示。我們來看這個故事,他對於當今的社會人生有著很高的指導意義。古人常說:“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我們回到現代的社會當中,確實看到了這樣的問題。企業或者國家在用人、擇人方面,確實出現了“拜官公朝,謝恩私門”的情況。受到恩惠的一方把對企業、國家的感恩變成了對某個人的感恩;而施恩的一方,則把下屬或者是國家的公職人員變成了自己的“家臣”,然後結黨營私、投桃報李,導致歪風邪氣盛行。倘若在職場或是官場上盛行這樣的風氣,企業或者是國家又怎麼能夠興盛起來呢?

看了叔向和祁奚的故事之後,我們就要學習叔向和祁奚的為人處世,學習他們的大仁、大義、大智和大勇。他們的內心都有著一道公與私的界限,絕不混淆,更不會假公濟私。所思所想均是社稷天下。他們為我們後人樹立了一個鮮明的標杆。

那我們該如何以他們為鑒呢?具體來說有四點。

首先,就是境界不能低。我們要看看自己的所思所想,是否有向古人學習,是不是一直都忠於國家,忠於人民,是否以天下而考慮?

其次,就是眼光不能短。我們考慮問題,一定要從長遠來看,而不是只看到眼前的小利,就像叔向面對樂王鮒的幫助,我們要認清幫助我們的人有什麼目的?分析問題的時候,也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而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第三,就是胸襟不能窄。我們對待一切事物都要恭敬,要真誠。對於真善美的人或事物,一定要真心讚歎,虛心學習。在薦賢舉能方面,則要學習祁奚,不任人唯親,也不嫉妒賢能,排除異己,而是寬宏大量,一心為公。

最後,就是不能沒有奉獻精神。我們作為當代人一定要有責任感,要牢記自己的使命和責任,秉持犧牲奉獻的精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文化的傳承和民族的發展,無私奉獻,盡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樣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人生。

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裏。家瑞所分享的內容當中,一定有諸多不足,疏漏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