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视频更多》

本站视频若出现卡顿现象,恭请前往第三方平台观看,给您带来不便见谅!

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第2集

刘余莉 教授

  • 路线一
  • 路线二
  • 音频一
视频文字
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第2集
2018-02-26

主持人: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很荣幸邀请到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做客我们今天的《一脉相承》。

主持人:

您认为新的文化使命是什么?我们如何肩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呢?

刘教授:

要知道文化的使命是什么,如何承担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首先要知道文化的本质是什么。“文化”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也是两个字来构成的,“文”就是文章、文字、礼乐、曲调等等。而“化”就是变化的意思,也就是人受教而变化气质,使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这个叫“以文化人”。所以,我们知道了文化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通过我们读了这个文章,看了这个文意,或者是我们看了一个诗词歌曲、戏剧小说、电视节目等等,起到了转变人的气质的作用。

比如说我们看了《跪羊图》,我们没有孝心,把孝心提起来了。我们读了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本来不知道节俭,现在变得节俭了,这个就叫变化气质。但是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把文化和知识等同起来了,我们经常说,这个人有知识但没有文化,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们学了这首唐诗,但是我们在吃饭的时候,还把白花花的馒头、大米饭丢得到处都是,不知道节俭,这个就是有知识没有文化。而我们现在学习传统文化,很多的学校教导孩子的时候,也是把传统文化作为知识来传播,孩子可以把《弟子规》背得倒背如流,然后在考试的时候可以默写下来得满分,但是和自己的为人处事、生活学习都毫不相关,这个就叫有知识没文化。我们抓住了文化的本质是“以文化人”,我们就知道新时代文化应该承担什么样的使命了。就是我们通过创造这些文化作品,能够变化人的气质,使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使一个人可以说从恶人变成善人;把两个人从敌人变成朋友;把一个人比较暴力、喜欢发怒,然后转变成非常的和善、友好,这个就叫文化的使命。

中国古代的诗词、戏剧、小说,都秉持了孔老夫子的一个理念,那就是“思无邪”,不要引起人们邪曲不正的思想和行为,都是以弘扬、传播正能量为核心,这个是我们要肩负的文化使命。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肩负起文化使命呢?第一就是要大力弘扬、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五千年的经验、五千年的智慧、五千年的方法、五千年的效果,它在历史上把中国建设成礼仪(视频里教授的音是“礼义”)之邦、华夏之族,所以中国的皇帝也被誉为“天可汗”,也就是大家公认的天下的领导者。这个“天可汗”的称号,不是中国人凭着武力的强大,四处征伐其他的国家,让人家臣服于我,给我一个“天可汗”的称号,而是这些国家的人到中国来访问,看到人与人之间相处彬彬有礼,社会呈现出和谐的景象,他们特别羡慕,回去向他们的国君禀告,这些国君都愿意向中国学习,所以才把中国的皇帝尊称为“天可汗”。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中华文化,对中国的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作(视频是做)出了殊胜的贡献、卓越的贡献。

刘教授:

说起传统文化,很多人对它没有信心,是封建的、落后的、专制的,好像都是一些负面的这种评价。所以在新时代承担文化使命,首先要全面认识、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第二,在新时代要承担起文化使命,还需要有兼容并蓄的宽容的精神,能够有借鉴地来吸取西方的先进文化。我们知道中国的文化特别强调的就是和而不同,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兼收并蓄。中国历史上,儒家和道家是本土的文化,而佛教是一种外来文化,但是从东汉永平十年,传到中国以后,它和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中国的文化它很有包容性,它绝对不是闭关锁国的,所以我们要用开放的心胸,来吸收西方的一些先进的文化。

我们看西方的文化的特点,就是宗教文化的特点,也就说西方的社会治理它不仅仅靠的是制度,公平、正直的制度设计,另一方面也是靠它仁慈、博爱的道德教育,但是这种仁慈博爱、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是由教会来教的。换句话说,西方的社会治理靠的是两手:一手抓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一手抓仁慈、博爱的道德教育。这两手都做的很好,社会才呈现出和谐的局面。但是我们在向西方学习的时候,我们仅仅看到了西方重视制度建设的一面,误以为只要把西方公平、正义的民主的制度搬过来,我们的社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是事实上却出现了异体移植的弊端,也就是说,这个制度在西方能够运用得很好,但是一搬到中国就变了味儿、就走了样。比如说我们用西方的民主制度来选举村支书,但是因为公民的道德素质和理性能力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结果,谁给他送的钱多,他就选谁,谁和他关系好,他就去投谁的票,最后出现了大量的贿拉选票、营私舞弊的现象,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越是民主的时代,越需要公民的道德素质和理性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而中国历史上是儒释道三家共同承担着教育的这种功能,它能够把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深入人心,所以让人转恶为善、转凡成圣。

西方的宗教传到中国以后,比如西方历史上的基督教、伊斯兰教,来中国传教,中国的皇帝一看,他们的经典也都是以仁慈博爱为核心精神,和我们的儒家文化也并不违背,所以也是欢迎他们来传教。我们现在社会提倡文化繁荣、文明互建、文明交流,也需要以兼容并蓄的态度来对待西方的这些文化,所以我们提倡宗教应该回归教育,来互相学习、互相团结,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做出贡献。

第三方面,要承担好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应该大力借助于新科技、新媒体的力量来推动文化建设。我们知道现在的新媒体,比如说微信、网络等等,已经深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些高科技的手段来推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内容,这个也是我们要努力的方面。

主持人:

文化自信,它为什么有这样强的生命力,总书记为什么这样的重视,为什么他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包括我们在一些宣传栏上也有看到四个自信,第一个自信就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它的现实意义,还有它重要的理论都有哪些?

刘教授:

文化自信是最基础、最广泛、最深层的自信,如果没有文化自信,其他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也都无从谈起。而我们中华文化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这五千年的历史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如何发挥这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把它作为我们独特的资源来使用,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这是我们必须要正视的一个问题。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学习到的也是西方的一些享受物欲的文化,这种文化实际上是只见物质不见精神,这种思想如果继续流传下去,我们的国民素质就会一落千丈了。就像一个人他有钱了,但是没有道德,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受人尊重。一个国家如果只是有经济的发展,但是没有文化的进步,没有呈现出文明的状态,这个国家也同样不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在《论语》上,孔老夫子他其实有一段话表明了一个国家发展的阶段理论。在《论语》上记载,孔子“子适卫,冉有仆”,就是孔老夫子到卫国去考察,冉有给他驾车子。“子曰,庶矣哉”,这个地方人口已经很稠密了。冉有就问了,人口已经稠密了,还应该做什么呢?孔老夫子回答了两个字:“富之”,也就是说要使人们富裕起来,人们都富裕了,还应该作什么呢?孔老夫子又回答了两个字:“教之”,也就是说要给他们以伦理道德的教育,让他知道自己在人伦关系中的本份和责任,这样的话才能够使社会和谐。

我们看,如果说新中国的发展,毛泽东思想它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使中国成为一个人口富庶的、人口众多的,有独立主权的大国,它做的是“庶之”的工作。而邓小平理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使中国富裕起来,它重要解决的是“富之”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要解决的就是“教之”的问题,因为人们富裕之后,人的思想状况、道德水平、精神面貌如何,这个才是这个国家受人尊重的根本。我们看,把文化自信写入党章、写入十九大报告,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通过文化的这种作用“以文化人”,能够使国民素质提升,这样才能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什么叫文化的软实力呢?也就是说通过“以文化人”的作用,使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使人的精神状态、道德素质蒸蒸日上。人心都变好了,它自自然然的就会促进社会的和谐,各个方面事业的发展,这个才叫文化的软实力。

主持人:

在全国道德模范的一个颁奖会上,他看到在背后有两位耄耋老人,总书记主动请两位老人坐到他的身边,这个动作其实是不是也是一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美德,是不是也彰显了一种大国的自信呢?

刘教授:

习总书记这个小小的动作,正是中华传统尊贤敬老的一种体现。中国古人,比如说《孟子》上有一句话说:“爵一,齿一,德一。”让我们尊敬有爵位的领导者,尊敬上了年纪的人,还有尊敬有德行的人。这两位老人他不仅仅是年纪大,而且是对国家很有贡献的专家、科学家。习主席能够主动给他们让座,礼敬的态度来对待他们,他就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尊老敬贤的态度。尊老就是告诉我们要知恩报恩、饮水思源,因为没有这些老人的奉献、付出,就没有年轻人的好的日子、好的生活。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尊老的态度反映了知恩报恩、饮水思源的意识。而敬贤,一个国家能够有尊重贤者的态度,使能者在职,贤者在位,这个国家一定是欣欣向荣的,一定是道德风尚良好的。贤能的人,他能够对国家建功立业,在社会中会产生非常好的影响,这个也是国家领导者要特别重视的地方。

主持人:

去年在作协和文联的会议上,总书记提出一句话说,“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教授您怎样看待总书记说这句话的含义呢?

刘教授:

这一句话实际上是彰显了文化在国家民族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有一句话说“文化是民族国家的灵魂,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主席在曲阜讲话的时候也说了,他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换言之,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就很难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