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视频更多》

本站视频若出现卡顿现象,恭请前往第三方平台观看,给您带来不便见谅!

《孝敬为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刘余莉 教授

  • 路线一
  • 路线二
  • 音频一
视频目录
视频文字
《孝敬为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0-04-10

尊敬的诸位朋友,诸位兄弟姐妹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题目是《孝敬为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都知道,习总书记一直在倡导“家国情怀”,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提倡“家国天下”。为什么提倡“家国天下”?为什么我们要爱国?因为“国”是“家”所在的地方。我们想到国,就会想到家,想到家,也自然会联想到国,所以爱家和爱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看从“修身”,怎么就可以“治国、平天下”了呢?在二战之前,有一些欧洲的学者一直在探讨一个问题,四大文明古国,唯有中华文明承传至今,到底是什么原因?他们研究来研究去,得出了一个结论,说那是因为中国人特别重视家庭教育的原因,这个结论可以说是完全正确的。

早在《礼记•学记》上就记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立一个国家,领导一国的老百姓,教育是最重要的。而这个教育是包含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还有宗教教育的完整体系。“教”从哪里教起呢?我们看“敎”这个字,左边是一个“孝”字,而这个“孝”上面是一个“叉叉,下面一个一模一样的“叉叉”,再下面是一个儿子的“子”,孩子的“子”。这告诉我们什么呢?教育要从“孝道”开始,而从“孝道”开始,要首先重视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所以左边告诉我们,“教”,就像《说文解字》上所说的,“上所施,下所效也。”这个“上”,在家就是家长,在学校就是老师,在我们国家就是领导者。他们怎么做的,下面跟着怎么去效法,这才是良好有效的道德教育。

从这里我们就看到为什么现在的很多家长说:“我这个孩子怎么说都说不听”,“我这个学生怎么说都说不听”,“我这个下属怎么说都说不听”。原因就是我们把道德教育变成了“说教”,而没有把正确的给表演出来,做出来。

比如说做家长的都希望儿女孝敬自己,知恩报恩,但是自己的所作所为却是没有做到知恩报恩。比如说我们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桌子上有孩子,有孩子的父母,也有孩子的爷爷奶奶,但是我们做父母的夹起菜,把它首先放在了谁的碗里?孩子的碗里!所以孩子的碗里很多菜,爷爷奶奶看了也会夹起菜往孙子的碗里放,从这一个小小的动作来观察,这一家谁是核心?孩子是核心!所以“小公主”、“小皇帝”自然被我们教出来了。所以没有人生来是“小公主”、“小皇帝”,都是我们做父母、做老师、做领导的不会教,把他们教成了“小公主”、“小皇帝”。所以下一次你希望孩子能够孝敬你,你夹起菜应该放在父母的碗里,孩子也会夹起菜往你的碗里放。

有一个朋友他学习传统文化非常认真,就身体力行,晚上的时候就给他母亲洗脚,按摩,然后就把这个视频传到他们家里的微信圈里,结果怎么样?结果他有一个姐姐的孙子,这个小孩才不到两岁,晚上的时候就跑到他妈妈的被窝,抓起他妈妈的脚给他妈妈按摩,然后告诉她说,这个是他看到这个长辈这样做的,他自自然然就会这样做。

所以你看身教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但是我们现在很多做家长的不会教,一边抱着孩子喂奶,一边就在生气、骂人、说谎,这些全被儿女给看到了,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容易说谎?他的母亲接起了一个电话,对方问她:“你的丈夫在没在家?想请他出去吃饭。”结果孩子的母亲,也就是丈夫的妻子,不希望她的丈夫出去应酬、喝酒,明明丈夫就在茶几面前坐着喝茶,她拿起电话怎么说?她说:“我的丈夫不在家,他干什么、干什么去了。”结果恰恰不巧,这一幕被她的孩子看到了,结果她的孩子就学会了说谎。所以确实“教儿教女,先教自己。”很多人说传统文化很好,《弟子规》非常的实用,希望买一本来让孩子看,结果怎么样呢?自己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和《弟子规》完全相背离,孩子也就不会去力行《弟子规》,对传统文化生起信心。

中国古人是怎么学到《弟子规》的呢?就是他的父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你把它记下来,都符合《弟子规》的要求。孩子是从父母、长辈的身上学到了《弟子规》。所以《弟子规》上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无论是我们吃饭还是走路,都是长者在先,幼者在后。很多人说,我们家就是不兴这一套,我们家就是孩子先吃。那好了,等你老了,躺在了病床上需要有人照顾的时候,他会怎么说啊?他说:“对不起,你从来没有教过我。”

所以“教”,左边告诉我们,身教重于言教;右边是一只手拿着一根柳条,也就是教鞭,告诉我们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父母、老师时常拿着柳条耳提面命,需要有耐心。所以孩子教不好、属下教不好、学生教不好,你只要从这两方面来找原因,一定能够找到,第一是自己的身教如何?第二是不是有耐心?因为孩子的习气、毛病、坏习惯养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了,你要想把它纠正过来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解决问题的。

很多人说:“我这个孩子十七、八岁了,他的逆反期该到了。”结果怎么样?结果心想事成,想着想着这个孩子果然就很逆反。那我们要看一看这个孩子的逆反心理是怎么形成的。在他小的时候你让他做什么,他不去做,你可以打他一顿,骂他一顿,他迫于自己的身体很弱小,打不过,也说不过,怎么样啊?他不得不去做你让他做的事。但是随着力量的增长,身体的强壮,你让他去做什么,自己都做不到,他就会跟你起逆反了,意思说:“你都没有做到,有什么资格说我呢?”这就叫“言教者讼,身教者从。”你只是用言语去教导,自己做不到,他就会跟你起争讼、有逆反,意思说:“你都没有做到,怎么有资格说我呢?”

就像现在为什么我们反腐倡廉的教育不能够深入人心?就是因为我们经常看到有一些领导干部在讲话的时候,讲得慷慨激昂,说我们一定要把反腐败,作为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事情来抓。但是怎么样呢?没过两天这个讲话的人,因为贪污腐败被抓起来了。如果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多,就让人们对反腐败的教育丧失信心了。但是我们看到在十八大之后,我们的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这是什么原因?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的总书记他能够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从自己做起,来反腐倡廉。

所以你看在《礼记》上说:“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而从其所行。”下级侍奉上级,不是服从他的命令,不是看他怎么说,讲得多么漂亮,而是看他的行为。“上好是物,下必有甚矣。”上级领导喜欢某一个东西,下级属下一定有比他更加喜欢的。“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所以上级领导所喜好和厌恶的东西,就不能够不谨慎,因为他是人民的表率。

在《孔子家语》中也记载着一个典故,鲁国的国君把孔子请来了,并且向他请教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他说:“我听说向东扩展房屋是一件不吉祥的事,这件事究竟是可信,还是不可信呢?”孔老夫子怎么回答呀?他说:“我听说天下有五种不吉祥的事,而向东扩展房屋并不包括在其中。”哪五种不吉祥的事呢?

“损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也。”就是我们损害别人的利益,增加自己的利益,损人利己,这样和人家产生对立,产生矛盾,等以后人家一有机会就会打击报复你,所以给自身招致了不吉祥。

“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我们放弃了老年人不去赡养,不去照顾,把所有的关爱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这个孩子被养成了“小公主”、“小皇帝”,自我为中心,结果怎么样呢?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不吉祥。所以有人用一棵大树来比喻父母和儿女之间的关系,树的果实是孩子,树的树干是孩子的父母,而树的树根是孩子的祖父母。意思是说,你希望果实长的硕果累累,应该把水和养分浇在哪里?根部,应该去照顾赡养我们的父母,这样才能够枝繁叶茂,上行下效。比如说,我们现在假期到了,很多人都是陪着孩子到哪里去度假,去旅游,参加夏令营,而把老人放在了一边。我们应该想一想老人希望到哪里去旅游度假,应该首先考虑老人的需要。我们外出了,要买一些礼物,我们首先想到给儿女买礼物呢,还是首先给父母买礼物?逢年过节我们要去送礼,很多人也是首先想到孩子最喜欢什么,喜欢什么样的好衣服、好玩具,而没有考虑到父母,这个都叫“颠倒”,这也是孩子教育不好的重要原因。

“释贤而任不肖,国之不祥也。”你把贤德的人放任了,不去任用,任用的都是不贤德的人,这个国家就不吉祥了。

“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也。”上了年纪的有经验的人不愿意教了,为什么呢?因为年轻人没有虚心好学的心了,这是社会风气的不吉祥,这个传统文化就没有办法代代承传,就像我们“批林、批孔、批周公”,把传统文化批判的体无完肤,让我们对传统文化丧失了信心,结果现在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都出现了,这就是社会风气日趋日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祥也。”圣贤人,有道德学问的人都隐居起来了,为什么圣贤人会隐居?中国古人说:“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圣贤人也是愿意为这个国家社会做贡献的人,学以致用就是为了治国、平天下。但是为什么还要隐居起来呢?因为政治腐败,自己有道德学问,不被重用,还被嫉妒、被排挤。自己有能力、道德学问,也不能够被发挥,所以怎么样呢?无可奈何,就隐居起来了。因为圣贤人,他与世无争,与人无求。他所做的都是希望能够利益到国家、社会,但是没有碰到明君、明主,不能够重用他,所以他只好隐退。“愚者擅权”,那些自私自利的、愚钝的人都把持了领导的位置,这是天下的不吉祥。

孔老夫子就强调说:“我听说天下有五种不吉祥的事,而向东扩展房屋,并不包括在其中。”所以你看,这里边有一句话叫“弃老而取幼,家之不详也。”我们从这里就看到了,为什么很多家庭孩子教育不好,这个家风、家道、家教不能够代代承传。

所以教育要从孝道开始,要重视身教,要有耐心。那么这个“孝”,很多人说,还需要有人讲吗?其实这个“孝”确实也需要有人教。因为“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那么诸位朋友,您认为自己是一个孝子的请举手。谁认为自己是一个孝子的请举手?大家有没有认为自己是一个孝子的?还有一位举手的,两位。

我们看一看究竟怎么样做才叫“孝”呢?

孝,首先要养父母之身。就是要赡养父母,让父母衣食无忧,当然仅仅做到了养父母之身,还称不上孝,还要怎么样呢?要养父母之心。就像《论语》上孔老夫子所说的:“现在的所谓孝子认为能赡养父母就尽到了孝道,但是对于狗呀马呀,也能以它们的体力奉养主人。如果不尊敬父母,怎么能够把人的孝和犬马的孝区别开来呢?”所以赡养父母最重要的是从内心表达出对父母的恭敬和感恩之心。

养父母之心,除了要对父母很恭敬以外,还要做到“父母唯其疾之忧”。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的父母仅仅为你的疾病而担忧,完全没有必要为你任何其他事情而担忧了,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孝子。比如说,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很贪玩,功课不好,结果让父母担忧,这就是不孝;到了中学学会了下网吧打游戏,耽误了时间,影响了功课,让父母担忧,这还是不孝;走上了高中,开始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染上了一些不良嗜好,让父母担忧,这还是不孝;到了大学,离家比较远了,还经常出入一些不正当的场合,让父母担忧,这仍然是不孝;走上了工作岗位,自己工作不认真负责,一不高兴就把老板给辞掉了,不给你干了。然后呢,还有贪污受贿、违法乱纪,让父母战战兢兢,不知哪一天又锒铛入狱了,这些全都是不孝。所以一个真正的孝子,他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方面面都让父母放心,这就是一个完美的人了。

那么这样的人,自自然然地也能够把五伦关系处理好。比如说,《弟子规》上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父母生了七、八个儿女,但是儿女的才能不一样,事业发展不一样,那么父母就会特别担心,那一个生活比较贫穷的,比较没有人照顾的孩子。那么你的事业发展好了,去照顾那些事业不够好的弟弟妹妹,这就会让父母很放心,所以“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如果兄弟不和睦,为了一点财产、遗产还要吵上法庭,那就谈不上孝了。

那么在《弟子规》之中有两句话用来处理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非常的有效。那就是:“财物轻,怨何生”。如果兄弟姐妹更看重兄弟的手足之情、骨肉之情,把那个财产看得淡一点,又怎么可能因为财产起了纷争,吵上法庭呢?还有一句话是:“言语忍,忿自泯”。兄弟姐妹在说话、交流的时候,言语稍微忍让一下,少说一句,愤愤不平的心自然就泯灭了。所以你看,古人他非常重视兄弟姐妹之间的情义。

那么在唐朝,有一位法昭禅师,他就写了一首诗,叫《兄弟偈》,这首诗就把兄弟姐妹的深情厚谊描写的淋漓尽致,它说:“同气连枝各自荣”。一家的兄弟姐妹就像一颗大树,从一个树根长出的不同枝杈,这叫“同气连枝”。长大之后,各自有发展,“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兄弟姐妹在相处的时候,千万不要因为言语的不忍让,伤害了彼此的骨肉之情、手足之情。“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兄弟姐妹之间只要守住一个“忍”字,便相安无事,千万不要因为芝麻大的小事就起了争端,吵上了法庭。“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那么我们上了年纪的人,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看到兄弟姐妹,头上又长了几根白头发,脸上又多了几条皱纹,确实是“一回相见一回老”,我们还有多长时间能够守在一起,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呢?“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现在我们长大成家了,都有了自己的孩子,下一代也成为兄弟姐妹了。如果上一代做到了兄友弟恭,那么下一代也从上一代身上学会了怎么样和睦相处。所以你看,古人把兄弟之间的情义看得如此之重,怎么可能因为一点点财产就吵上了法庭呢?

所以《朱子治家格言》中有这样一句话,说:“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一家兄弟姐妹在一起过日子,最忌讳的就是因为财产起了争讼,或者因为其他的事情产生了争讼,把彼此送上了法庭。如果这件事发生了,虽然这个案子赢了,打官司你打赢了,但是因为你的心胸很狭窄,连兄弟姐妹都不能包容,人家就从这一件事上观察出你这个家道是一定会衰落的。“讼则终凶”,为什么呢?因为量大福大,一个人的福从哪里来呢?从他的心量而来,所以人家一看你心量狭窄到连同胞兄弟都不能够宽容,知道你的心量很狭小,就知道没有什么发展了。

那么为了让父母放心,也要把夫妇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对吧。如果一家两个人经常吵吵闹闹的,要闹离婚,那么让父母心里也不安宁、不放心。所以夫义妇德就要做到,做丈夫的要有恩义,有道义,有情义,不能自己在外面工作,有很多的机会就可以寻花问柳,见异思迁。而做妻子的要有德行,因为她要相夫教子。

所以讲女德,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而是它的优势所在。为什么呢?这不是对妇女的歧视,而是对妇女的重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假设女子的德行根本不重要,那么就没有必要如此地强调了。正是女子的德行很重要,就像《易经》上所说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所以你看女子要效法大地的德行,大地有什么德行啊?它很厚重,他很沉稳,它能够厚德载物。而且地之秽者多生物,你看这个大地污秽肮脏的地方,往往长出很多的植物。说明一个女子越有德行,越能忍辱负重,这个家庭的幸福才越有保证。所以怎么样啊?所以我们要做到夫义妇德。

那么除此之外,一个孝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想到父母,所以在《礼记》上说:“壹举足而不敢忘父母”,我们每走一步路,都不能够忘记父母,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一点,那么有大道可走,就不会走那些邪僻的小路;有舟可乘,就不会冒险涉水过河。这都是不敢以父母遗留下来的身体做危险的事。如果我们每说一句话,都不敢忘记父母,那就不会口出恶言去骂人家的父母等等,因为你骂别人,别人也会回骂你,对吧。所以“忿言不及于身”,忿忿不平的言语也不会返回到你自身。不辱没自己的身心,不让父母蒙羞,这才称得上是孝。所以你看,一个孝子每说一句话,每走一步路,都不敢忘记父母。他做这件事首先想到的,是不是会给父母丢脸,会不会让父母蒙羞,所以古人才有“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说法。为什么呢?因为这一个孝子,他就是一个完美的人了,他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工作学习都能够让父母放心。当然,这个孝子,他知恩报恩、饮水思源,他不会做见利忘义、忘恩负义的事。

那么这一点,从我们习总书记的身上,也能够反映到。在2001年的春节,母亲齐心与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通了一次电话。因为这一年的春节,习近平没有能够回京跟父母团聚。齐心在电话里说:“你这么多工作,妈听着还挺高兴的,关键还不在于你来不来,只要你把工作做好了,就是对爸爸、妈妈最大的孝心,这就是对家庭负责,也对你自己负责,这都一致的。”你看,正是因为有这样好的母亲,能够胸怀天下,所以才教育好了这么好的国家领导人。所以“求忠臣于孝子之门”这个是必然的道理,这是养父母之心。

还要养父母之志。在《孝经》上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个话,重点在于立身行道,也就是你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有利益?如果你的所作所为,能够正己化人,把良好的这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表演出来,让后世的人一谈到你,都愿意向你学习,向你效仿,让你的父母很显荣,这个才是孝的圆满。

所以,这个《孝经》上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其实这个就是习总书记所提到的“严私德,守公德,明大德。”“始于事亲”。因为你要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你就要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伦关系,做到夫义妇德,做到兄友弟恭,做到君仁臣忠等等。所以你和私人相处之间的关系,这个德行都能够修好了。“中于事君”。也就是“移孝作忠”。这个“中于事君”,“君”就是领导,我们现在这个“中”啊,也有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意思。作为领导者,“移孝作忠”,就能够把在执行公务中的这个道德,能够做好,守公德,严于利己,不能够损公肥私,一定要廉洁奉公。“终于立身”,就是“立身行道,明大德。”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以指向“道”为旨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个“艺”,就是你从事的百工技艺,你从事的各行各业,它都可以能够至于道。比如说做政治家的,他可以把这个办政治变成“政道”。为什么呢?在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中,来开启自己的明德,帮助民众开发他们的明德,这两者止于至善。他这个政治,就叫圣贤政治。你做商人的,你能够自利利人,能够自觉觉他,给自己全企业的员工带来幸福,带来心灵和道德的提升,你这个就叫“商道”。你就不仅仅是一个商人,更不是一个奸商。所以,从事哪一个行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走在“道”上,这个是最重要的。这个是我们讲的养父母之志。

还有养父母之慧。做父母的呢,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说得对,做得对,父母也有说错、做错的时候。那么在这个时候,做儿女的应该怎么做呢?《弟子规》上说:“亲有过,谏使更。”父母亲有过失的时候,不能一味地顺从,而是怎么样呢?一定要劝谏她,让她改正过失。否则的话,就是陷父母于不义之中。

就像曾子,有一次跟父亲在耘苗,应该把这个草除掉,结果他不小心把这个苗儿都除掉了。父亲看了之后,盛怒之下,一锄头就打在他的身上,结果打得太重了,一下就把他打昏在地。曾子醒来之后,为了抚慰他的父亲,为了让他的父亲放心,意思说你没有打中我,身体还很好,于是就弹起琴来,唱着歌,希望父亲不要过于自责,也不要对他的身体担心。

在一般人看来,曾子这样的做法已经是很孝的了,很孝顺的了。但是孔子听了之后,就对他的弟子们说:“你们去告诉曾子,从此以后我没有这个学生了,他就不再是我的学生了。”曾子觉得很委屈啊,但是他有恭敬之心。他虽然听到老师不要自己了,仍然是很恭恭敬敬地向老师来求教,说:“老师,我错在何处啊,为什么老师不要我了呢?”这个孔子看到曾子,有诚恳恭敬好学的心,就告诉他说,他说:“如果一旦你的父亲,失手把你打得太重,一下子把你打死了,你想一想这些邻里乡党会怎么说?就会说,你看他的父亲,把自己的儿子都打死了,太没有仁爱之心了。你父亲自己一生,也会生活在愧疚不安之中,所以你这样呢,就会陷父亲于不义,这哪里是孝呢?”

所以应该怎么做呢?应该“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如果你父亲拿着一个小柳条这样很轻的东西打你,你可以接受;如果拿的大锄头,这么很重的东西,你赶紧就跑,不要在那儿还等着他把你打中,再把你打昏,这哪里是孝呢?是吧。

所以你看尽孝,也要有智慧,所以你要劝导父母,还要养父母之慧。特别是人老了之后,对儿女呢都放不下,对财产也放不下,患得患失的心也越来越严重。所以你要经常,劝导父母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是吧。

司马光先生说了一句话:“遗金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你看我们现在很多的老年人,年纪很大了,还辛辛苦苦地去做工,为的是给儿孙留一点财产。但是中国古人提醒我们,如果你的儿孙有道德,有能力,他会用自己的德能创造财富。你去留钱给他有什么意义啊?如果相反,你的儿孙又没有德行,又没有能力,你辛辛苦苦地把钱留给他,他迟早也会给你败散掉,你留钱给他又有什么意义啊?所以古人说:“愚者多财生其过”,愚钝的儿孙,愚钝的人钱多了,你又增加了他的过失。“贤者多财损其志”,贤德的儿孙,你把钱留给他,你看你们家,家资万贯,房子有好几处,他想这都够我活好几辈子的了,我还那么努力,有什么必要呢?本来他可以创造一番事业,可以惠利更多的民众的,但是因为你把钱留给他,就减损了他的志气。

所以这个钱,不是什么好东西,不要留钱给儿孙。那有人说,那遗书于子孙吧,把这些好的圣贤书留给子孙。“遗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你把这些好的书留给儿孙,但是现在儿孙,没有福了,都在看网路,看微博,看微信,都在刷屏,哪有时间来学传统文化,读圣贤书啊!所以今天到会场的这些年轻人啊,应该为自己鼓掌,你们是非常有智慧的人。你看别人都去打游戏了,看电影了,去娱乐了,避暑啦,旅游啦,但是我们能够安安静静地坐在这里听传统文化,能够增长人生的智慧。这样的人生啊,一定是非常有成就的。还有,虽然“遗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那还不是没有办法,什么办法呢?“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远之计。”不如积阴德,就是你做了好事,不要到处去宣传,让大家称叹你,这样把你的德行就积累下来了。“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远之计。”这种阴德,可以蔽荫子孙千秋万世。为什么呢?因为你做好事积功累德,你的儿孙潜移默化地就受到影响,他也给你学成了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个就叫身教,这个就叫潜移默化。

所以孔子他积德行善,他的德行蔽荫了他的子孙,能够有2000多年,80多代,代代还有贤人出现。范仲淹蔽荫他的子孙近千年之久,他兴办的义学、义田,至今还保留着,而且兴办的义田,这个亩数越来越增多,范家也是代代有贤人出现。

所以我们看这个“孝”字。上面呢,是一个“老”字的一半,下面是一个“子”字,告诉我们上一代和下一代是一体的,儿孙看着父母,所以儿孙的德行,也是传承自父母。那么很多人说,我们和父母有代沟,如果有代沟,这个孝就没有尽到。我们打开中国历史几千年,从来没有看到儿女和父母有代沟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孝道的教育,因为儿女能够尽心尽力地去和父母沟通。所以这个“孝”字,特别的重要。

那么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这上一代和下一代,自始至终都是一体的。这就是过去无始,未来无终,这个就是“竖穷三际”。那么从横的方面讲,我们讲兄弟之间的友悌,又把这种友悌之心推而广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个就是“横遍十方”。这个“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东西”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真正的自我,这个就叫“真我”,这个就叫“本我”,这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所以有人呢,用一个大海和水泡来比喻“真我”和“假我”,“大我”和“小我”之间的关系。这个水泡,一个一个的水泡啊,都执着,这个水泡是“我”,另一个水泡是“他”,彼此之间还有了冲突,有了对立、矛盾,真正回归到大海的人,他才知道整个大海才是真正的自己。所以真正能够认识到,找到真我的人,就是像庄子那样能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王阳明也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圣人、大人,找到自我本性的人,都是能够“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人,这个“天地万物”才是真正的我。所以习总书记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无”的是什么呀?“无”的是“小我”,而成就的是“大我”、是“真我”,就是“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我”。

所以我们看到,中国历史上保持着祭祖的传统,祭祀祖先。外国人,很多人看不明白,说:“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的祖先你都不认识他,还祭祀他们干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道理,我们一个人连祖宗都能够念念不忘,想着定时去祭祀,对于眼前的父母哪有不照顾、不孝顺的道理呢?他不可能一边去祭祀祖先,一边还打爹骂娘,这个于情于理,都是不合适的。而祭祀祖先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把万姓祖先的这个纪念的牌子都挂起来,告诉我们什么呢?其实中华民族万姓是一体的。

为什么是一体呢?你看中国在礼上都有一个规定叫“同姓不婚”,就是同样一个姓的人是不能够成婚的,就是姓王的不能够和姓王的成婚。那么这样,他的父母亲就是两个姓,对吧?父母亲再推上去呢,就是四个姓,再往上推,就是八个姓,再往上推就是十六个姓,三十二个姓,六十四个姓,一百二十八个姓......代代推上去之后你发现怎么样呢?原来中华民族万姓全都是一体的,都是一家人,哪有外人呢?是吧。既然都是一家人,还有什么不肯原谅的,还有什么冲突、矛盾、对立、战争可言呢?所以你看习总书记在国际社会倡导“同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也是习主席解决当今世界各种难题、消弭全球各种乱象的“中国方案”。那么这个“中国方案”的中华文化基础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在孝道的基础上所建立的这种“一体”的宇宙观。

那么把这个孝道做的最圆满的人就是大舜了。大舜他被列为《二十四孝》之首,他的后母、他的弟弟三番五次要置他于死地,但是大舜没有怀恨在心,想着去打击报复,反而总是反省自己做得不圆满,孝悌之道没有尽到。虽然得了天子之位,还经常到原野上去号泣,后来他用自己的真诚和智慧化解了矛盾,然后感化了他的后母、感化了他的弟弟,也感化了天下的百姓。

那么大舜被列为《二十四孝》之首,告诉我们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呢?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仁,仁爱之心,仁者无敌。仁者无敌就是一个真正有仁爱之心的人,他从内心不和任何一个人起对立,他能够真正做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我不能够原谅的人,没有我恨的人,没有我不爱的人。为什么呢?因为我和他人,和动物、植物、天地自然都是一体的关系。就像这个牙齿不小心咬到了舌头,这个舌头还会和牙齿没完没了吗?那就叫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彼此都痛苦,冲突越来越升级,所以中国人有句话叫“化敌为友”,怎么样才能“化敌为友”啊?靠的是真诚之心的感化。所以仁者无敌、化敌为友不是一种理想,都是中国古人实实在在地做出来的。

所以中国的价值观它是以孝悌为基础,把对父母的孝和对兄弟的友悌向上提升,那么来关爱来到我们身边的一切人,就变成了互爱,那就是《论语》上所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把互爱之心向上提升,就是我们不仅对别人有关爱的情感,别人有了困难还要给以帮助,这就是互助,那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互助互爱向上提升,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同世界”,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所以你看,习总书记、为什么中国的国家领导人能够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呢?为什么西方国家领导人提不出来呀?因为我们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靠这样一种“一体”的理念来协和万邦,来和谐世界。

那么这个“孝”很重要,那谁来教导的呢?“孝”是由老师来教导的,所以孝亲和尊师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古人对于老师非常地尊重,比如说这个父亲带着孩子要去见老师,要行拜师礼。这个拜师礼是怎么进行的呢?首先这个父亲带着孩子,冲着孔子像或者至圣先师的牌位行最重礼,当时的最重礼是三跪九叩首的礼,我们现在社会的最重礼就是三鞠躬礼。这还不算,拜完之后,老师上座,父亲带着孩子对老师行最重礼,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孩子心目中最敬畏的人,就是他的父亲,他看到自己的父亲对老师如此地敬重,对于老师的教诲怎么敢不听从呢?那么老师教导他什么呢?老师教他要孝敬父母。所以老师和家长一配合,这个孩子才很容易受教。

但是现在很多家长不懂得教育了,这个孩子在学校里被老师一说,说的有点重,他就不满意了,就去找校长,校长然后就训老师,甚至一不高兴又把老师给开除了,那么这个孩子再有过失的时候,老师就不敢再给他指正了,他怎么会不一错再错呢?

老师受人尊重也是从皇帝开始,皇帝接见群臣的时候都是以君臣之礼来接见——面南背北;但是他在接见老师的时候,要以主宾之礼来接见,就是皇帝必须降阶,一个站在东面,一个站在西面,这个叫主宾之礼。提醒皇帝,虽然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但是老师他永远是你的老师,不是你的臣子。这样上行而下效,整个社会才兴起了尊师重道的风气。所以中国古人对于老师特别尊重,尊重的原因就是尊师重道。

那我们看一看,我们讲了“孝”很重要,那么我们看一看,如果没有学习传统文化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看一个短片吧,我们看一个《那是什么》。

那么这个告诉我们什么呢?告诉我们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你看这个外国人他没有学过传统文化吧?他不知道孝敬父母要养父母之心、要尊敬父母,所以对父母说话还是大嚷大叫。这个外国人虽然没有学过《论语》,但是“人之初,性本善”,他看到自己儿时父亲所记的日记,把他的惭愧心给唤醒,他也把父亲抱在怀里,知道自己做错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人是可以教得好的,就看我们用什么教,会不会教。所以中国古人特别重视孝道和师道的教育,比如说这个祠堂,它就是教孝的;这个孔庙就是教尊师重道的。正是老师和家长密切配合才把孩子教好了。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始;学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延续;社会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扩展。这些教育共同配合才把这个人教好了,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盛世。所以,“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那么我们在这里能够有一个道德讲堂,能够宣讲传统文化,让一方的百姓都受益,那么确实值得赞叹,我们也希望这样的道德讲堂在全国各地越办越多,越办越好!

谢谢大家!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