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视频更多》

本站视频若出现卡顿现象,恭请前往第三方平台观看,给您带来不便见谅!

《群书治要》与政德修养(下)南京

刘余莉 教授

  • 路线一
  • 路线二
  • 音频一
视频目录
视频文字
《群书治要》与政德修养(下)南京
2019-06-04

修身的第二个方面就是惩忿,就是要制怒。

很多领导干部官越做越大,脾气也越来越坏。有人说,一等人是有能力没有脾气;二等人是有能力也有脾气;三等人是没有能力还有脾气。那我们要向一等人来努力,有能力没有脾气。

我们看这个“怒”字,上面是一个奴隶的“奴”,下面是一个“心”字。看到这个字,告诉我们,什么是怒呢?当我们自己的心变成奴隶的时候,你才会发怒。怒还伤肝,在《黄帝内经》中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所以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当别人犯错误了,你自己生气,结果把自己的身体都气出病来,这不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吗?所以,我们应该怎么样呢?应该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来掌管。

比如,一位女士抱怨,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了先生的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钥匙交在了孩子的手中;还有人说,我很难过,因为老板总找我茬,他把快乐的钥匙放在了老板的手里。这些人都做了一个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人来控制他自己的心情。当我们允许别人掌控我们的情绪时,我们便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对现况无能为力,抱怨与愤怒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开始怪罪他人,并且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为我的痛苦负责。

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的情绪稳定,为自己负责,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压力。那诸位朋友请问你们的快乐的钥匙在哪里呢?在自己的手里,那就把它握紧了。如果你把它放在别人的手上呢,就要赶快把它拿回来吧。

这个文章写得非常好,它提醒我们,要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当然,一个真正能够握住自己快乐钥匙的人,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平凡人,他确实能够做到古人所说的“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就是我们所说的“八风吹不动”,无论是别人称赞我们、毁谤我们,我们处于上升时期,还是下降时期,遇到挫折还是很成功,都是如如不动,这样的人才是能够握住自己快乐钥匙的人。

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那我们要转怒为恕。你看“怒”字,“又”字边的棱棱角角是很分明的,我们把它变得圆滑一点,这个字就变成了“恕”。“恕”上面是一个“如”,下面是一个“心”,告诉我们什么是恕呢?恕就是要做到如其心,如谁的心呢?如对方的存心,能够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所以孔子,有弟子来问,说,“有没有一个字,我可以终身奉行的?”

孔老夫子说:“有,这一个字就是恕。”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弟子规》上也说,“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你看这句话很简单,但是你时时处处都能用这一句话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你就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就是你将要加给别人之前,首先扪心自问,我希不希望别人以这样的方式态度对我?如果我不希望这样做,那也不能够这样做给别人,这个就是转怒为恕。

我们看,有一个幻灯片告诉我们,一个人生气,它会产生连锁的反应。这个幻灯片就是提醒我们,一个人不高兴,生气了,他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到很多人,所以怎么样呢?我们要转怒为恕。我们经常听一句话,叫“否极泰来”,怎么样做才能否极泰来呢?这个泰卦和否卦都是《易经》上的两个卦,这个泰卦的卦象是坤上乾下。乾代表的是天,坤代表的是地。在生活中,乾也可以代表男,坤代表女,也可以代表领导与被领导等等。

在泰卦之中,乾和坤的位置是互换的,什么意思呢?他们能够站到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反省自己的不足,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各自责,天清地宁”,遇到问题大家都是反省我自己,我应该承担什么责任?那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结果就是天清地宁,吉祥安泰。

这个否卦是恰恰相反,乾在乾的位置,坤在坤的位置,他们各居本位,要求对方、指责对方,你应该应该怎么做,但是你都没有做到。这就是“各相责,天翻地覆”。遇到问题是相互指责、相互挑剔、相互抱怨,说你应该应该怎么样,但是你都没有做好,结果就天翻地覆。现在小到家庭夫妻之间的冲突,中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冲突,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冲突,都是因为人们不懂得这一个道理所导致的。这个是我们讲的第二个,惩忿。

第三一点我们看一看改过,修身要从改过来做起。

《鬻子》上有这样一句话,说“一个人,人生最大的忌讳,就是明明知道自己身上的过恶,但是却不能更改,以至于贼害了自己的身心,乃至于丧失了自己的生命。一个人有这样的品行,真是最大的忌讳呀!”

我们看,在现代的领导干部身上有一个最大的过恶是什么呀?就是傲慢、奢侈。怎么样改正这个过失呢?

在《易经》上有这样一句话,说“人道恶盈而好谦”。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厌恶骄满的,喜欢谦虚的,这也是古人观察天地之道得出来的。

在《易经》上,有这样一句话,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这个阴阳可以从世间的规律表现出来,比如说,有日就有夜、有寒就有暑、有春夏就有秋冬、有潮涨就有潮落,从这些自然界的现象来观察,都是一盈一虚、一消一长。而把这个道理,观察人世间的变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比如说人心的一忧一喜、人世的一治一乱,也都体现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说“富不过三代”。为什么富不过三代?因为第一代创业的人都是白手起家,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下了事业。到了第二代条件好了,但是还能耳闻目睹父辈创业的艰难,知道克勤克俭,使事业发展壮大。但是到了第三代,一出生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知道克勤克俭,还学会了铺张浪费、骄奢淫逸,结果就把祖辈、父辈辛辛苦苦所打下的基业给败坏光了。

这种变幻的人事,有智慧的人,自然能够观察得出来。所以,他们教导子孙都是“舍财不贪,克己利人。”比如说曾文正公曾国藩,他是满清政府的汉人中地位最高、权位最重的一个人,但是他在位二十多年,从来没有在省里为自己,建造过一所房屋,买过田地一亩。他还曾经对军中的僚属宣誓:“不取军中一钱寄回家中”,而且说到做到,数十年如一日。那么在家书中他这样写道,他说:“家败离不开一个‘奢’字,人败离不开一个‘义’字,讨人厌离不开一个‘骄’字。”

一个家庭、企业单位的破败都是这里的每一个成员过着过分奢侈浪费的生活,入不敷出。一个人以前都在走上坡路,步步高升,突然转折,开始走下坡路了,这个转折点何在呢?什么时候你认为自己的奋斗已经差不多了,可该享受一下人生了,什么时候你人生的转折点就出现了。而一个人讨人厌,讨人不喜欢,就是过分的骄傲,自以为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我们看现在的孩子走到哪里和人家相处不到一个星期、一个月,不是自己不喜欢别人了,就是别人不喜欢自己了。什么原因呀?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学最起码的礼。《弟子规》上就是告诉我们最起码的礼。《论语》上孔老夫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一个人走到哪里,哪里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才对。而我们现在走到哪里,不仅成不了兄弟姐妹,还处处成障,都是我们的障碍,还反目成仇,什么原因啊?是圣贤人说错了吗?圣人说话都非常地严谨,他说“四海之内皆兄弟”是一个结果,原因在哪里呀?前面有两句话,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个君子人呢,对每一个人都很恭敬,为人处世没有什么过失,处处想到对方的需要,对每一个人都彬彬有礼,所以他走到哪里,哪里才是自己的兄弟姐妹。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所有的人都要考虑他的需要、他的感受,自我为中心。当诸多的小公主、小皇帝走到一起的时候,都希望别人考虑我的需要,那不出现矛盾纷争和问题,就不正常了。所以,讨人厌就是因为自以为是。

在《易经》之中,一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六爻,六爻的爻辞有凶有吉,但是在所有的六十四卦之中,只有一卦是六爻皆吉的,这一卦就是谦卦,谦虚的“谦”。而这个谦卦的卦象,是地山谦,什么意思呢?这个高山本来是在平地之上,但是在谦卦之中,这个高山是居于平地之下的。我们想一想,一个人才华横溢,有权有势,就像曾国藩那样,这个时候,皇帝都可能会对他有戒心了,同行对他也会有嫉妒之心了,怎么办呢?他为人处世,待人接物,非常地小心谨慎,而且是推功于上,让利于下。把这个事情做好了,功劳推给领导,没有领导的支持,我这个事情办不成;利益不能自己独贪独占,分给属下。这样无论是上级还是下级都欢喜,都希望他有成就。所以,中国人有句话叫“明哲保身”,这个“明哲保身”呢,不是一个贬义词,“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是观察了天地之道的基础上得出的做人的规律。所以古人说,“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用。”

《尚书》上也说,“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骄满,认为自己比别人强了,就不再会有好学的品质,他的人生很难再进步,谦虚让自己受益,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规律。又说,“为天福善祸淫。”天道自然的规律都是给善良的人带来福分,而给过分的人招致灾祸。

这都是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推导出来的。由此我们看到,中国古人让我们培养什么样的德行,并不是圣人拍脑袋拍出来的,而是在观察了天地之道,天地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做人的规范。所以,你顺着这个东西去做,你就会昌达;你违逆了它,你就会衰亡。这个是我们讲的第一个内容,修身。

第二,我们讲爱民,也就是领导干部怎么样对待人民群众。

在《六韬》上记载,周文王向姜太公去请教,怎么样治国,姜太公怎么说呢?他说,“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之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对待人民就像父母慈爱儿女一样,就像兄长慈爱弟弟一样。我们做过父母的人都知道,父母怎么爱儿女呀?当家里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父母宁愿挨饿挨冻也要让儿女吃饱穿暖,这是父母爱儿女的态度。那么领导者爱人民呢,就是应该这样一种态度。所以我们看到历史上有很多地方官离别卸任的时候,老百姓扶老携幼,都是哭着不希望他走,送出几里地呀,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真正做到了“爱民如子,视民如伤”。见到老百姓饥寒交迫,就发自内心地为他们感觉到哀愁;看到老百姓劳苦奔波,也是想方设法地要解决他们的困难,也是发自内心地为他们感觉到悲哀。

《春秋·左氏传》上也说,“国家的兴衰也是有规律的,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兴盛,就是因为他把人民视为受伤的病人,甚至还不够,说是视为自己的伤病,加以体恤、加以爱护,这是一个国家的福分。那他为什么灭亡了呢?就是把人民视为泥土和小草一样的低贱不值钱,可以随意地践踏,这是一个国家取灾祸的原因。”所以你看这些历代的领导者,他们从小熟读这些经典,他都培养起了一种对老百姓正确的态度,所以是“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

我们现在都在讲中国式管理,什么是中国式管理呀?中国式管理和西方管理的不同,就是一个好的领导者起到三个作用,他不仅仅是领导,要管理、率领属下;还要像父母、亲人一样关爱属下;除此之外还要教导属下,让他有正确的做人的态度。所以,这三个职能都做到了,你是“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你叫“君仁”。那么臣,就是属下回报你的是什么呀?就是竭忠尽智,他会尽心尽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这个“君仁臣忠”的管理,就是中国式管理。

说明什么呢?说明领导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是一体的关系,不是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关系。所以,在历史上为什么中国人没有提出人权?是不是因为中国人又比西方落后了呢?并非如此,是因为我们有更加先进的理念,已经把人权维护得很好了,所以这个被领导者、属下,没有必要拿着人权,去和领导者讨价还价了。所以,中国式管理能够达到的境界就是不忍欺的境界。

在《史记》上,就记载着郑国的子产治理郑国,他把法律监督机制设计得很严密,他达到的是不能欺的境界;西门豹治邺县的时候,他把法律设计得很严苛,老百姓不敢欺骗他;但是孔老夫子的弟子子贱治理单父,他把仁义忠恕的理念运用到管理中,起到了君亲师的责任,老百姓不忍心欺骗他。你说哪种管理是最高明的管理?当然是“不忍欺,治心为上”的管理了。但是我们现在遗憾的是,还有很多人把不敢欺、不能欺为先进,认为这个要向西方学习,要制定严密的制度、严苛的法律。

在我们江苏苏州固德,有一个企业,他们在几年前,把这个传统文化的学习就引入了他们的企业管理之中,结果怎么样呢?过了几年之后,这个企业把上下班打卡的制度给取消了,取消后的结果是什么呢?这个员工不仅不迟到,反而还很早地就来到了企业上班。他们把自己的董事长称为大家长,他们这个企业是一个大家庭,所有的员工都是家人,这叫什么呀?这叫中国式管理。

所以,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还邀请他们去讲他们的企业管理的案例,认为这个是中国式管理的最佳典范。而且他们认为这样良好的管理方式,可以在全社会普及,只要你按照这个方法去做,每一个企业都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现在他们已经找到了十家左右的企业,包括外国的企业,都是用中国传统文化来进行管理,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那么这就告诉我们什么呢?告诉我们传统文化不仅仅在古代适用,在今天也依然适用,到未来也依然适用。为什么说得这么肯定呢?因为它讲的是恒常不变的道理,就像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一样,这个东西自古至今都是如此的。不能说它是陈旧的、古老的,它就是落后的、就是过时了。它恰恰是经过了历史检验,历久弥新,是大浪淘沙的结果。那么变的是什么呢?变的是它的表现形式,比如说这个礼,礼的本质是什么?礼的本质是恭敬,但是礼,它的表现形式,在古代,三跪九叩首,你在今天再三跪九叩首,那就被人笑话了,现在最重礼就是三鞠躬礼。但是它的形式虽然不同了,都是表示恭敬,这个本质是不变的。

我们现在也是强调要爱民,要对人民群众有感情。但是我们讲了半天,很多领导干部仍然对老百姓麻木不仁,也爱不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啊?原因在经典之中都有答案。

《论语》上告诉我们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对老百姓的这种爱,我们管它叫“仁爱”。那么这个仁爱之心,它的根本在哪里呢?根本在对父母的孝和对兄弟的友悌,如果一个人对父母都不能够全心全意地服务,对陌生的老百姓怎么可能全心全意地去服务呢?

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社会有一种现象,就是雷锋精神有的时候三月来四月就走了,大家在讨论什么原因啊?因为这个雷锋精神代表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是道德大厦的第五层第六层了,但是道德大厦的根基是什么呀?道德大厦的根基是孝亲尊师,我们这个根基没有树立就希望要第五层、第六层,那就是空中楼阁,培养了很多伪君子了。所以,孝悌是道德教育的根本。

我们看,中国人特别强调孝,因为人生在世,对我们恩德最大的就是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这么大的养育之恩我们不能记在心上去报答,我们一生有一个重要的处事原则没有树立,那就是“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事原则。这种处事原则没有树立,他不会什么原则都没有,取而代之的就是一种以利害为取舍的处事方式。这件事对我有利,这个人对我有好处,我就对他全力以赴;这个人由利变成害了,那对不起,我就会做出忘恩负义的事情来。

所以《孝经》上说,“一个人不爱他的父母亲去爱别的人,这个是和德行相背离的;一个人不尊敬他的父母亲去尊敬别的人,这也是和礼的要求相背离的。”

为什么是背离的呢?比如说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想着要去送礼,我们对谁的礼物煞费苦心?想着这个东西是不是他所需要的呢?会不会是他喜欢的呢?是给谁的礼物?是给领导的礼物,是给生意合作伙伴的礼物,而不是给父母的礼物,父母都是排在最后了。这说明我们是用什么样的原则去处事待人呢?是用利害的原则。我们下班了,领导说,“你今天不要回家,陪我去见一个重要的客户,接待一个重要的客人。”我们什么态度?我们兴高采烈,受宠若惊,跟着领导去应酬了。但是我们父母说,“哎,你有没有时间呀?明天我们去超市买一点东西吧,我们家都缺这个少那个的了。”我们怎么样的态度呢?“哎,我哪有时间呀,你就跟你那些老朋友一起去就好了,我还要忙这忙那的。”所以你看我们都是以什么样的态度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呢?都是以利害的态度为人处世、待人接物。

我们先看一个幻灯片,这是讲的一个外国人没有学过《论语》,他是怎么对待父亲的,这个幻灯片的题目是《那是什么?》。

这个幻灯片告诉我们“人不学,不知道”。这个外国人他没有学过《论语》,不知道孝不仅仅是养父母之身,还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心,首先是要尊敬父母。

一个弟子来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

孔老夫子回答了两个字“色难”。就是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是最难能可贵的。

《礼记》上也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说一个对父母有深爱的孝子,他和父母接触的时候一定是和颜悦色,一定是温柔的言语低声下气。那么你看这个外国人没有学习《论语》,他不知道要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

另一方面这个幻灯片也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善。”你看虽然他没有学习《论语》,但是他看到儿时父亲所记的日记,他这个惭愧心也生起来了,他知道自己做错了。所以,人是可以教得好的,为什么可以教得好呢?因为人都有向善好德的本性。那我们看,这个人对父亲是这样的态度,对母亲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我们再看一个幻灯片,题目叫《路过》。

这个《路过》提醒我们,父母对儿女的关爱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但是我们做儿女的往往粗心大意,忽视了甚至是糟蹋了父母对儿女的关爱。所以,中国人造的这个字,也有教育的意义,父母慈爱儿女,这个“慈”,上面是一个“兹”下面是一个“心”。告诉我们什么意思呢?就是父母的心,念兹在兹,无时无刻不在儿女的身上,那么我们这个做儿女的呢,等父母老的时候,也要能够像父母关爱儿女这种心来关爱父母,也是念兹在兹,时时刻刻能够感受父母的需要,不要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留在我们的人生中,不可弥补。

这告诉我们要爱老百姓,爱民如子,首先从哪里培养起这个仁爱之心呢?是从爱父母、爱兄弟培养起来的,因为这个爱心的爱是一致的。如果没有对父母的爱,你想全心全意爱老百姓那也是做不到的,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讲一讲用人。就是领导干部在用人的过程中,应该坚守的一些德行。

第一,就是要“亲君子,远小人。”“亲君子,远小人”事业就会发展壮大,而“亲小人,远君子”这个事业就会衰落,那么哪些人是小人呢?怎么判别我们身边的人是小人呢?大道至简,像《韩子》上有一句话,告诉我们小人的特点,他说,“凡是奸臣、小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顺着领导者的心思去说、去做,目的是取得领导者的信任和宠幸。所以,领导者认为什么是好的,他一定跟着赞叹什么;领导者憎恶什么,他一定跟着毁谤什么,这就是小人最大的特点。”那你看我们现在的领导者是喜欢用君子还是喜欢用小人呢?

我们古代的领导者,确实很多都是很明智的领导者,比如说《韩诗外传》记载着赵简子的一个故事,他有一个臣子叫周舍,在他的门外站了三天三夜,赵简子就派人去问,“你有什么祈求吗?在门外站了三天三夜。”结果周舍就说:“我别无祈求,只想做一个犯颜直谏的臣子,每一天跟在你的身后,把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特别是你的过失给记录下来。”

那诸位领导,如果我们遇到这样一个属下,他过来在你的门外站了三天三夜,你问他要干什么?他说要记录你的过失,你什么感受?一定认为他脑子有毛病。现在的领导干部宣传自己的政绩还来不及,结果有一个人要跟在自己的身后,记录自己的过失。当然很多领导干部也不敢,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领导干部和以前的领导干部不一样,对自己的修身不是很严格。他要出入一些不雅的场合,还要去接受贿赂,你跟在我身边,怎么能够方便呢。但是赵简子却不是这样,他非常高兴地接受了周舍的请求,从此以后他走到哪里,周舍就跟到哪里,很小心地把他的一言一行都记录下来,每一天都有记录,每一个月都有汇集,每一年看一看有什么效果。但是后来周舍就过世了,有一次赵简子在洪波台和群臣饮酒,大家喝得很开心,他突然哭了起来,大家一看他哭了就不好再饮酒了,纷纷地离开坐席,说,“我们知道自己有过失,但是不知道自己过在何处,还请您明示,不要再哭了。”赵简子止住了哭声,他说,“诸位大夫都没有什么过失,我不过想到了自己的一个朋友叫周舍,他给我说过这样一句话,说‘一千张的羊羔皮都不如一片狐腋有价值;一千个唯唯诺诺的臣子,都不如一个敢犯颜直谏的臣子对我有帮助。历史上周武王的臣子可以犯颜直谏,所以周朝就兴盛了。商纣王的臣子都闭口不言了,所以商朝就灭亡了。’自从周舍过世之后,我再也没有听到过自己的过失了,那我知道自己离灭亡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所以,我才悲泣呀!”

我们看到这个故事就知道古代的领导者是怎么样的开明,他知道用什么样的臣子对自己真正的有帮助。那就是要用那些犯颜直谏,敢于指正自己过失的人,这样的话他的过失才会越来越少。

第二个原则就是要尊贤使能。

尊敬贤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特别是要尊敬那些能够言传身教进行道德教育的人,为什么呢?

在《尸子》上做了这样一个比喻,说假设你们家着火了,有人过来帮你把火扑灭,那你一定会对他感恩戴德,但是实际上那些上了年纪的人,有经验的人很早就告诉你,要把墙的缝隙涂好,把这个烟囱做得弯曲一点,你这样做了,保证你终身都不会有失火之患,但是你却怎么样呀?不知道对他们感恩戴德。同样的道理,现在一个人被关进了监狱,如果有人能够进入监狱把他救出来,使他免于牢狱之灾。那会怎么样呢?他们家全家的人都会对这个人感恩戴德,因为他出来可以照顾妻子、赡养父母、教育儿女,所以,他们全家人都会对这个人感恩戴德。问题是那些教导人们仁义慈悌道理的人,告诉你“仁者爱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等,你这样去做了,保证你终身不会被关进监狱,但是有没有人对这些人感恩戴德呀?就像我们今天来学这个政德修养的课,可能很多人都在想,又浪费我的时间了。有没有对领导者安排这个课的人感恩戴德呢?实际上这是一个防患于未然的最好的办法。

所以“礼者禁于将然之前,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就是伦理道德的教化是防患于未然,而法律的制裁,你可以把这个腐败分子抓进监狱,判处无期徒刑,但是他对国家造成的危害,没有办法弥补了。

所以这就是伦理道德的重要性,而我们社会主义学院,当然也包括我们党校、行政学院等等,都应该把政德修养、政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来抓,所以,习总书记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

第三,就是慎用人才。慎用人才包括我们选拔人才要谨慎。

《论语》上孔老夫子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就是很多人都厌恶这个人,说他不好,你要认真考察,为什么人们都说他不好,可能这个人特立独行,其他人同流合污,他不愿意和他们一起去做坏事,同流合污才被人厌恶。“众好之,必察焉”。都说他好也要去认真地考察,为什么他被人家说好,可能是这个人提拔了对这些人都有好处,所以他们才异口同声地说他好,所以,不能说这个人得票多就一定是一个好干部。

为什么中国古人没有用民主,特别是投票的一人一票的民主选拔领导干部呢?我们看《六韬》上的这句话就明白了,实际上是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这种选举的弊端所在。他说,“如果我们以社会世俗大众所赞叹的人,称为是贤德的有智慧的人,以社会大众所毁谤的人,称为是不贤德的人,结果就是有很多党羽的人就被举进出来了,不愿意结党的人就会被罢黜。这样,那些邪曲不正的臣子结党营私,把真正贤德的臣子给蒙蔽了、埋没了。忠臣就像岳飞这样的,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判除了死刑,邪曲不正的臣子以虚有的声誉取得了领导的位置,这样,国家的乱象就会越来越严重,国家也就免不了危亡了。”这一句话实际上就是把民主选举它的弊端揭露得淋漓尽致,所以,我们要民主还要集中。

古人他知道一个领导干部对社会风气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选拔一个领导干部之前,也有很多观人的方法,就是观察这个人能不能够胜任?值不值得信任?

比如说《六韬》上就说,“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你要对他提出问题,看看他的回答是不是有理有据,有没有逻辑性。“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你还要追根究底地问答,看看他有没有应变能力?还是死记了一些条文?“与之间谍,以观其诚。”暗中考察他,看他有没有隐瞒,够不够忠诚。“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你直接对他提出问题,看看他的德行如何。或者说你这件事明明知道是怎么样的,你还故意问他,看看他的德行怎么样?“使之以财,以观其廉。”你让他有得财的机会,驾驭钱财、支配钱财的机会,看看他有没有贪心?“试之以色,以观其贞。”还要用女色来观察他,看看他在女色面前是不是能够把持自己?有没有定力?“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告诉他这件事很困难,看看他有没有勇气去承担?最后还要“醉之以酒,以观其态。”让他喝醉酒,看看他是不是酒后失言?酒后失态?你看很多领导干部平时都是温文尔雅,很有威仪,但是喝了几杯酒就开始胡言乱语,又吐了一地,一下子就失去了领导应有的这种作风。这些都是古人长期积累下来的观人的方法,当然这只不过是抛砖引玉,更多的精彩的内容都在《群书治要》里。

所以,这一本书是我们学习中国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这些理论的入门课本。也就是说,我们领导干部都很忙,就像唐太宗一样,他二十七岁就当了皇帝,他知道马上可以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所以怎么样呢?他非常虚心地要从古圣先贤那里学习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所以才派魏征等大臣,编了这一本书。魏征等大臣,他们也非常用心,用了五年的时间从浩如烟海的这些经典之中精挑细选,把那个精华的精华挑出来成了这一本书五十万字。所以,你把这一本书读通了,你也就了解中国传统治国平天下的精髓了,对于领导干部特别的适合。

 今天我们的课程就讲到这里,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