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视频更多》

本站视频若出现卡顿现象,恭请前往第三方平台观看,给您带来不便见谅!

《群书治要·韩诗外传》-第5集

刘余莉 教授

  • 路线一
  • 路线二
  • 音频一
视频文字
《群书治要·韩诗外传》-第5集
2012-11-14

尊敬的诸位老师,诸位同学,诸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继续学习《韩诗外传治要》,我们来看第十四段:赵简子有臣曰周舍,立于门下三日三夜。简子使问之曰:“子欲见寡人何事?”周舍对曰:“愿为愕愕之臣,墨笔操牍,从君之过,而日有记也,月有成也,岁有效也。”简子居则与之居,出则与之出。居无几何,而周舍死。简子后与诸大夫饮于洪波之台,酒酣,简子涕泣,诸大夫皆出走曰:“臣有罪而不自知也!”简子曰:“大夫无罪。昔者吾友周舍有言,曰‘千羊之皮,不若一狐之腋;众人之唯唯,不若直士之愕愕。’昔者纣默默而亡,武王愕愕而昌。今自周舍之死,吾未尝闻吾过也,吾亡无日矣,是以寡人泣也。”—— 《群书治要·韩诗外传》

那么这一段话,是给我们讲了一段赵简子和周舍的故事。

赵简子就是赵鞅,是春秋末期晋国的正卿。赵简子有臣曰周舍,立于门下三日三夜。赵简子有一个臣子叫周舍,在他的门外站了三天三夜,简子使问之,简子就派人去问他,曰:子欲见寡人何事?寡人就是寡德之人,这个是一种自谦的称呼,说自己是一个寡德之人。在《礼记·曲礼下》上说:诸侯见天子曰,臣某侯某,其与民言,自称曰寡人。也就是说当诸侯对人民,自称的时候称为寡人。赵简子就派人去问他说:你想要见我有什么事呢?周舍对曰:愿为愕愕之臣,墨笔操牍,从君之过,而日有记也,月有成也,岁有效也。周舍回答说,这个对就是下对上的回答,用对这个字。我想当一个愕愕之臣,愕愕就是犯言直谏的样子。我想做一个敢于犯言直谏的臣子。墨笔操牍,这个墨笔就是把笔蘸上墨。操牍,牍就是写字的木板。因为在那个时代,还没有发明纸,所以写字是在竹简和木板之上。墨笔操牍,就是拿着蘸好墨的笔和写字的木板。从君之过,就是跟从在您的身后,把您的过失,一一地记录下来。而日有记也,每一天都有详细的记载;月有成也,每一个月看看有什么成效。岁有成效也,到一年的时候,就有明显的效验。

我们看到了赵简子遇到了这样一个臣子,要跟着他记载他的过失。那我们想一想,现在的领导者,如果碰到了一个属下,要跟在他的身后,把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特别是他的过失,一一记录下来。现在的领导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首先就是不敢,为什么不敢呢?因为现在的领导者,不是像古代的领导者,那么样地注重修身,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小心谨慎。还经常出现在一些声乐场所,不适合的KTV、卡拉OK等等,那还有一些隐私,不易被外人所知。那如果有一个人,你还不对他很了解,还要跟着你,记载你的过失,那对很多领导者而言,都是一件很讨人厌的事。所以第一就是不敢。

那么第二个反映,现在很多的领导者,宣传自己的政绩还来不及,好大喜功。本来这个业绩没有那么好,还要想方设法地找人,给他渲染夸张,来称颂自己的业绩。这样做还来不及,结果还有一个人来到这里,要记载你的过失,那这个领导者,就更加难以接受了。所以《弟子规》上有一句话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听到别人说我们的赞誉,赞叹我们,肯定我们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非常地恐惧。为什么非常地恐惧呢?生怕别人言过其辞,夸大了我们的业绩、我们的功劳、我们的德行、我们的能力,所以是战战兢兢。生怕自己没有真才实德,配不上别人的称赞。因为古人说:名不副实,德不配位,都会给自身招致灾祸。那么闻到别人,听到别人,说我们的过失,给我们指正过错了,我们要非常高兴,欢喜地接受。如果一个人真正地做到了这一点,那么那些敢于直言劝谏的人,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但是我们现在人,没有学习传统文化,也不知道要选择这些可以犯颜直谏的臣子,反而都是喜欢听表扬的话、赞叹的话,所以如果,遇到周舍这样的人,可能不仅不知道珍惜,反而还会很厌恶。但是赵简子,他是一个很明智的领导者,他就很高兴,接受了周舍的请求。

那么下面就说了:简子居则与之居,出则与之出。居无几何,而周舍死。从那以后,简子走到哪里,周舍就跟到哪里。简子出行,他就跟他一起出行。简子停留在哪里,周舍就一起和他停留在哪里。而且还是小心谨慎地把他的过失,给一一地记载下来。居无几何,就是这样过了没有多久,相处没有多久,周舍就过世了。周舍死。简子后与诸大夫饮于洪波之台。这个洪波台,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在今邯郸市成安县城西北南横城村东,这个地方是战国时,赵国观兵操练演习之处。那么后来有一次赵简子,就和诸位大夫在洪波台饮酒。酒酣,这个酣,就是大家饮酒正尽兴的时候,半醉的时候。简子涕泣,赵简子突然就哭出来了。涕泣就是哭泣流泪的意思。那么大家看了之后,是什么表现呢?下面接着说,诸大夫皆出走。诸位大夫一看,这位赵简子哭了起来,结果怎么样呢?他们就纷纷地离开坐席,也就是说,不敢再像以前那么尽兴地饮酒了。曰,臣有罪而不自知也。我们知道自己有过失、有罪过,但是我们确实不知道犯了什么过失。简子曰:“大夫无罪。昔者吾友周舍有言曰‘千羊之皮,不若一狐之腋;众人之唯唯,不若直士之愕愕。’”赵简子就说了,诸位大夫,你们都没有什么罪过。从前我的一个朋友,注意看这里边说的是吾友,他没有把周舍当成臣子,而是把他当成朋友。所以中国古人也说,对于那些贤德的人,不要把他当成臣子来对待,而把他当成朋友来对待。那么这些贤德之士,才会竭忠尽力,能够为君主所用。

他说我的朋友周舍,说了这样一句话“千羊之皮,不若一狐之腋。”一千张的羊羔皮,都不如一片狐腋有价值,这个狐狸腋下的皮子,非常得软,价值很高。“众人之唯唯,不若直士之愕愕。”这个唯唯,就是卑恭顺从的样子。就是说,众人都唯唯诺诺地卑恭顺从,比不上有一个犯颜直谏的臣子,能够给我提出意见。昔者纣默默而亡,武王愕愕而昌。那么下边他举了历史上的两个故事,说从前商纣王的臣子,都不敢于犯颜直谏。默默就是闭口不言的样子。那么商纣王,其实他也有一些臣子,非常地忠心。比如说他的叔父比干,看到商纣王荒淫无道,他就来劝谏纣王,言辞非常得激烈。但是商纣王不仅不听,反而说,我听说,这个圣人的心有七窍,那我看一看,你的心是不是有七窍。结果就把比干的心给刨开,看看他的心,到底是怎么样的。他还有一个庶兄叫微子,他也是来劝谏,但是纣王不听,微子一看也就没有办法,就出逃到别的国家。那么他还有一个亲戚叫箕子,他一看微子逃亡了,比干被刨视其心,他就装为奴隶,他自己沦为奴隶,而且装作疯癫了。但是这个商纣王还是不放过他,就是这样不听劝谏。结果他的臣子,就不敢再去劝他了。结果闭口不言,那么商朝因此也就灭亡了。武王愕愕而昌,周武王恰恰相反,他能够重用贤臣,能够听取他们的建议,所以周武王就兴盛起来了。

今自周舍之死,吾未尝闻吾过也,吾亡无日矣,是以寡人泣也。那么现在,自从周舍过世之后,我再也没有听到过自己的过失了,我知道呢,我灭亡的日子不远了,因此我才哭泣啊。

那我们从这一句话中就能够看到,赵简子这个人,他非常地明智,他的明智首先表现在,他懂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臣子。那么应该用什么样的臣子呢?在《韩非子》上,有一句话说,任用君子,远离小人,你这个国家就能够昌盛。相反,你任用的是小人,远离君子,这个国家就会衰亡。

那么怎么样区别,我们身边的人,是君子还是小人呢?在《韩非子》上,就有这样一段话,他说:凡是奸臣、小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他都会顺着领导者、君主的心思去说。为什么这样做呢?他是为了取得领导的宠信。这样的话,自己才能够作威作福。所以领导者喜欢什么,他一定跟着赞叹什么,说什么好;领导者厌恶什么,认为什么不好,他一定会跟着毁谤什么,说它不好。这就是小人最大的特点。所以韩非子提醒我们,要远离这样的奸佞小人。那么应该任用什么样的人呢?就是应该任用那些,能够犯颜直谏,直接指正你的过失的人。

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臣子呢?那么在《易经》上就说到,《易经》上说:“王臣謇謇,匪躬之故。”就是说辅佐王室的臣子,他刚正忠直,敢于犯颜直谏。“謇謇”也是忠厚老实,能够犯颜直谏的的样子。这个王室的臣子,之所以忠厚正直,能够犯颜直谏,并不是为了他自身的利益,他不是出于自身的利益才这样做的。做臣子的之所以要刚正忠直、迎难而上去劝谏君主,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想要纠正君主的过错,改正君主的过失。所以君主有过失,那也是国家危亡的萌芽,看到君主有过失而不去劝谏,那就是忽视君主的危亡。不关心君主的危亡,是一般的忠臣所不忍心这样做的。所以你明明看到了这个君主有了过失,因为这个过失,可能导致自己的败亡、国家的衰落,但是你不去给他指正,那么这是没有忠心的表现。一般正直的臣子,都是不会这样做的。所以他会犯颜直谏,可能明知道自己的话,会惹领导者不高兴,但是为了领导者的长远利益、为了国家的安危,他仍然会犯颜直谏。所以这个犯颜直谏的臣子,他是有这样的忠心。

那么从这个国家的君主的角度来说,在《群书治要·吴志(下)》上,有这样一句话,他说:“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群书治要·吴志(下)》

也就是说一个君主,他是一个能够使国家兴盛的君主,他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听别人谈他的过失;相反能够使国家败亡的君主,他就特别喜欢别人对他的赞誉。那么喜欢闻听自己过失的君主,他明了了自己的过失在哪里。那么他的过失会一天一天的减少,这个福分也就来到了。相反,喜欢听自己的赞誉的君主他的这个过失越来越多,他的声誉越来越减损,那么这个祸也就来到了。所以明智的君主,都是愿意闻听自己的过失。

那么从国家的角度来看,这个国家的角度,在叔向向晋平公说,他说,这个国家最大的忧患是什么?晋平公向叔向请教,说:国家最大的忧患是什么呢?叔向就回答了,他说:“大臣重禄不极谏,小臣畏罪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就是身份地位很高贵的大臣,他因为重视自己的俸禄,他就不敢于犯颜直谏;那么小的臣子,地位不是很高的臣子,他怕自己犯颜直谏之后呢,被君主降罪。下情不上通,下面的民情,都不能够通达到君主那里,这是国家最大的忧患。那么从这里,也是告诉我们,这个国家听不到民众的声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做领导者的、做臣子的,为了自己的官位、俸禄,不能够去说实话、说真话、犯颜直谏。当然,这个臣子不能够犯颜直谏,和君主他的态度,也有很大的联系。就是因为这个君主人,他不喜欢听犯颜直谏的话,他喜欢听称赞他的、肯定他的话,所以臣子也会很知趣,不愿意犯颜直谏了。

那么赵简子他很明智,他知道要用能犯颜直谏的臣子,他的另一个明智之处还表现在,他能够以理督责其臣。什么意思呢?在这个《群书治要》上,还记载着一个典故,在《吕氏春秋》上说:赵简子曾经把栾徼这个人沉入河里,为什么把他沉入河里呢?他边把他沉入河里的时候,就边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我曾经喜欢音乐美女,栾徼就把他们呈送给我;我也曾经喜欢亭台楼阁,栾徼就把这些给我建造好;我也曾经喜欢良马,还有善于驾驭马的这些驭手,结果栾徼就把他们给我找来。但是我现在喜好贤士,已经有六年了,但是栾徼却没有给我推荐一个贤士。他这样做的结果呢,是助长我的过失,而削弱我的优点啊!那么他的这一个典故就说明什么呢?说明赵简子他懂得用义理来督责惩罚自己的属下、自己的臣子。那么在《吕氏春秋》上就评论说,能够用义理来督责臣子,那么君主就可以和臣子一起来做好事;而不可能和他们一起去做坏事;就可以和他们一起做正直的事,而不可以和他们一起做邪曲不正的事。而这就是夏商周三代最好的教化了。所以这个赵简子很明智,也明智在这里。他希望用什么样的人,他也引导属下成为什么样的人,懂得用义理来督责属下。

那么我们看了这一个故事呢,有的人也会很羡慕,他说你看,这个赵简子这么幸运,他还有像周舍这样能够帮助他,纠正他错误的人。哎,可惜我身边,却没有像周舍这样的人。那么我们想一想,谁是我们身边的周舍呢?其实在我们身边的父母、妻子丈夫、兄弟姐妹,那些最亲近的人,每一天在你的身边唠唠叨叨,挑剔你、指责你、批评你的人,那都是我们身边的周舍呀!只不过我们没有善于去发现,没有去珍惜,他们给我们提的意见。相反,我们还觉得这些人很唠叨、很挑剔,还觉得很烦。所以我们要善于学习,特别是学了这一个故事之后,对于我们那些能于指正自己过失的朋友,要倍加珍惜。当然我们也知道在现代社会,人都不能够听取别人的谏言,所以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话,都很不高兴、很不满意,甚至很生气。一般的人,也不愿意讨这个没趣,只有自己最亲近的人,比如说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妻子丈夫,我们身边的兄弟姐妹,看到你有过失,才会给你直接地指正出来,那么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要感觉到非常得可贵,感觉到非常地珍惜才对。

那么有一个朋友,他有一个妻子,经常因为芝麻大的小事,就对他挑三拣四,甚至责骂他,唠唠叨叨,一说就是几个小时。那当时他也没有学习传统文化,他就觉得很难接受、很烦,就觉得自己怎么娶了这样一个的妻子,觉得自己特别的不幸,那么他就很想和这个妻子离婚。结果幸好在这个时候,接触到了传统文化,遇到了一位老师,他就把自己的痛苦、无奈,都向这个老师倾诉。听完他的故事之后,这个老师很有智慧,就向他问,他说:那你听一听你妻子的这些责骂呀、挑剔呀,有没有一句话说的是正确的呢?如果她说了一百句话,有一句话是正确的,九十九句话都不对,那你只听那一句话就好了。听了这个老师的劝告之后,从此以后呢,当他的妻子再批评他、指责他、挑剔他的时候,他就专门听她说得比较合理的那一句。结果越听越高兴,为什么呢?因为他发现他妻子并不是无缘无故地挑剔他,她所指责的、所挑剔的,全都是他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最突出的毛病。但是一般人看到了呢,明明知道他有这样的问题,但是碍于情面呢,也不好意思给他指正出来。所以他越听妻子的责骂和挑剔,就越欢喜。结果有一次,他的妻子又因为一点点的事,把他数落了一通,骂了一两个小时,结果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非常体贴,给她端了一杯水,放在桌子上,还很关心地说,他说:我非常地感恩你,你骂了这么长时间也很累了,喝一点水吧。结果他的妻子觉得很诧异,都不知道她的丈夫能够做出这样的举动。那她的丈夫就非常真诚地说,他说:我确实非常地感恩你,这么多年来,我有这么多的毛病、习气、问题,你都没有嫌弃我。还这么样的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给我指正,但是我都没有纠正过来,所以我非常地感恩你。结果从此以后,这个妻子的态度也就变了,他们两个人的关系也就越处越好,现在还过得很和睦。

那么我们读了这一个故事,给了我们这样的启发:当我们周围的人唠哩唠叨,对我们挑三拣四的时候,我们不要觉得很烦,一定要静下心来仔细观察一下,他说的是不是我们身上所具有的缺点。如果人家说的很有道理,我们一定要虚心地改正。那么这个就是我们学这个故事给的启发。

所以孔老夫子说了一句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像我自己以前经常很烦恼,为什么很烦恼呢?因为我的母亲,就是对我们要求非常的严格,可以说是高标准严要求。自己的事情觉得做得不错了,但是到了母亲那里,她还说这不对那不好,对你挑三拣四,结果我们就觉得呢,你看在别人看来,我们都很优秀很出色了,但是一回到家里呀,母亲就这事那事的,特别的挑剔特别的唠叨,所以就心生烦恼。但是我们看了周舍的这个故事之后,我们非常得高兴。怎么样呢,我们就发现,实际上我们身边不缺少像周舍这样的人,只是我们没有认真地去珍惜他们,没有从他们身上学习,改正自己的毛病。那么这一段话,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我们再看下一段:晋平公游于河而乐,曰:"安得贤士与之乐此也?"船人盍胥跪而对曰:"主君亦不好士耳。夫珠出于江海,玉出于昆山,无足而至者,犹主之好之也。士有足而不至者,盖主君无好士之意耳,何患于无士乎?"平公曰:“吾食客,门左千人,门右千人;朝食不足,夕收市赋,暮食不足,朝收市赋;吾可谓不好士乎?”盍胥对曰:"夫鸿鹄一举千里,所恃者六翮耳。背上之毛,腹下之毳,益一把,飞不为加高,损一把,不为加下。今君之食客,将皆背上之毛,腹下之毳耳!诗曰:‘谋夫孔多,是用不就。’此之谓也。”—— 《群书治要·韩诗外传》

这个就,(也作“集”),就说,《诗经》上的话是“谋夫孔多,是用不集”。那我们把这一段话来看一下,这个晋平公他姓姬,是晋悼公之子,公元前557年到公元前532年在位。这个晋平公在河里游玩,游得很开心,曰:安得贤士与之乐此也?他就说了:怎么能够得到贤德的士人能够和我一起游玩呢?那么从这一句话上,看似这个晋平公非常地喜爱贤能之士。但是这个划船的人盖胥跪而对曰,他就跪下来回答说:主君亦不好士耳。君主您并不是真正地喜欢贤士。为什么这么说呢?他下面就做了一个比喻:夫珠出于江海,玉出于昆山,无足而至者,犹主之好之也。这个珍珠都产生在长江大海,这个美玉也是生产于昆仑山,它们没有长着脚,但是却来到了我们的国家,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君主您喜欢它们啊。“士有足而不至者,盖主君无好士之意耳,何患于无士乎?”但是这个贤德之士长着脚,但是却没有来到我们的国家,说明您并不是真正地喜好贤士,并没有爱才之心。那么怎么会担心没有贤士呢?

平公曰:“吾食客,门左千人,门右千人;朝食不足,夕收市赋,暮食不足,朝收市赋;吾可谓不好士乎?”平公听了就不高兴了,他说寄食在我门下的宾客,门左有一千人,门右有一千人。早晨的食物不够,那么晚上就派人到市场上,征收赋税。晚上的食物不够,就派人早晨到市场上,征收赋税。怎么说我不喜好贤士呢?

盍胥对曰:"夫鸿鹄一举千里,所恃者六翮耳。背上之毛,腹下之毳,益一把,飞不为加高,损一把,不为加下。那么这个盍胥很善于用比喻。他说你看这个鸿鹄,一飞就能够飞到千里之外,它所依赖的不过是,这个六翮就是指这个鸟双翅中的正羽,这个翮就是鸟羽的茎。也就是说,这个鸿鹄一飞能够飞到千里之外,它所依赖的就是翅膀上长着的六根强劲的这种茎羽。像背上的粗毛,腹下的细毛,这个毳就是指鸟兽的细毛。“益一把,飞不为加高。”这个益就是增加的意思,你增加一把,也不会让它的高度飞得更高;减损一把,也不会让它的飞翔的高度降低。“今君之食客,将皆背上之毛,腹下之毳耳!”而你现在所奉养的食客、宾客,全都是像这个鸟背上的粗毛,腹下的细毛一样。诗曰:‘谋夫孔多,是用不集。’此之谓也。《诗经》上说,这个《诗经·小雅》上有这样一句话,说:谋划事情的人很多,结果这个事情就不能够成就,说的就是这样一句话,这个道理。那么这一段话就是告诉我们,这个晋平公看似很喜欢贤士,实际上,并不是真正地喜爱贤士,而是喜欢这些珍珠、美玉等等。

那么我们看了这一个故事,也想到了齐宣王的一个典故。这个齐宣王就曾经问淳于髡。说:你看一看,我有什么样的喜好。这个淳于髡听了之后就说:古代的圣王喜欢好的骏马,喜欢美味,喜欢美色,喜欢贤士,那么你和他们有同样的三种喜好。你也喜欢骏马,也喜欢美味,也喜欢女色,但是你和他们不同之处就是,就是他们喜欢贤士,而你呢唯独不喜欢贤士。那这个齐宣王听了之后就说,他说我怎么会不喜欢贤士呢?你给我说说听,为什么你这么说。这个淳于髡又说了:你看在古代有骅骝、骐骥这样的骏马,现在虽然没有骅骝、骐骥这样的骏马了,但是你还从众多的好马中去挑选,可见您是真的喜欢骏马呀;古代有象胎、豹胎这样的美味,现在没有象胎、豹胎这样的美味了,但是你也会从众多的美味中去挑选,可见您是喜欢美味的;古代有毛嫱、西施这样的美女,现在没有毛嫱、西施了,但是您也会从众多的美女中去挑选漂亮的女子,可见您是喜欢美色的。那么如果你是希望像尧舜禹汤时期的那些贤士出现,才喜欢他们,那么尧舜禹汤时期的那些贤士,也就不会喜欢您了。那齐宣王听了这段话呢,就无言以对了。说明什么呢?说明他也是真的喜欢骏马、喜欢美味、喜欢美色,但是对于贤士呢,只是口头上的喜欢,并不真正的喜欢。那么他和晋平公,可以说是有同样的特点。

那么这个喜欢贤士,还要知道选择什么样的贤士。就像这个典故中所说的,他说现在您所奉养的食客,都是背上之毛,腹下之毳,就是背上的粗毛,腹下的细毛,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圣贤之人,那么他对你的兴衰成败起不到关键的作用。所以要尊重什么样的人呢?要尊敬圣贤人!这样的圣贤人能够受到大众的拥戴,他说一句话,影响很大。那么国君如果任用这样的人,这个国家就很容易兴盛起来。

像我们前几天,到斯里兰卡去访问,就发现斯里兰卡的总统非常地明智,他就像我们中国历代的那些明智的帝王一样,把一位法师,就是高僧选为顾问,就用我们过去的话来说呢,就是国师。那我们看在唐朝在清朝这些盛世,这些皇帝都聘请那些高僧大德作为国师,自己带着群臣向他学习。因为皇帝对这位高僧非常地礼敬,那是言听计从,所以全国才会也对这个高僧很尊重。那么这个高僧教导百姓什么道理呢?我们知道这个高僧都是按照佛教的义理来教导百姓,比如说在这个《璎珞菩萨戒经》上,就是对在家的学佛的人,就有这样的教戒,说:不漏国税,不犯国制。你可以去做生意,但是千万不能够偷税漏税,因为在佛教看来,偷税漏税的罪过,比偷盗一个人的财物的罪过大得多得多,因为你偷盗一个人的钱财,你和一个人结罪,但是你偷税漏税,是和整个国家人民结罪,那还也还不清。还不能够触犯国家的各种法治规章,乃至道德习惯风俗,对这些都要尊重。那你看这个高僧这个国师,他讲经说法的时候,就要给民众讲解这些道理,那民众对他又非常地信服,非常听他的话,那整个社会,都会遵纪守法,不敢偷税漏税。那么在《梵网菩萨戒经》中,就是对出家人的教戒上,它也有两条,说:不做国贼,不谤国主。说你可以出家修行,但是你绝对不能够做出卖国家利益的事、做卖国贼,还不能够毁谤国家的各级领导人。那你看这个高僧把这些道理都给大家讲解出来,全国人民都依教奉行,这个皇帝就非常地好当了,他可以做到垂拱而治。

所以我们任用什么样的人呢?要任用真正有德行、有智慧、有影响的人。他有影响力,大家都愿意听从他的教诲,而他又给大家讲仁义礼智信的道理,这个社会风气很容易就会好转。所以我们用人要很明智,那么特别是这些有德行有修养的人,他们出来讲经说法,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他就是希望社会能够安定,人心能够向善,国家能够得到治理。所以任用这样的人,是对国家最有帮助的了。

那么像我们在这一次去出访的过程中呢,我们接触到了上净下空老和尚,看到全世界的人们,都对他非常地爱戴。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24位大使,应邀参加这个会议,共同为宗教和谐,回归教育,化解冲突,促进和平来做贡献。那么这些大使,对上净下空老教授的理念,非常地认可。而为了表达他们对这个老教授的感恩之心,居然这些大使都给老教授表演节目,以示感恩。那么这位老教授在1999年的时候,就曾经在新加坡联合九大宗教,为世界和平做贡献。那么在一般人看起来,这个宗教是不可以和谐的,一谈到宗教大家都头疼,认为宗教之间就是充满了对立,充满了矛盾,充满了冲突。但是凭着这个老教授的慈悲和智慧,他能够把九大不同宗教信仰的领袖,都结合在一起,而且还到联合国的大会上,共同为世界和平做祈祷,让人们耳目一新。那么现在他做顾问的净宗学院,又在澳洲图文巴城市,把十几个不同的宗教联系起来,要构建世界宗教和谐示范城,也是为世界做出一个宗教和谐的榜样,现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么这些不同宗教,每三个月就有一些交流活动,互相去学习,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互相访问。结果这些活动,使不同宗教的人,团结的像一家人一样。

那么这样有智慧有德行的人,如果我们请这样的人来教导百姓,那我们相信这个国家,很容易得到治理。可能不出三年五载,社会的人伦关系就会和谐,这个社会就能够稳定。所以我们学习这些话,就非常地有感触,就是我们国家的领导人,要知道选择什么样的人,重用什么样的人,那么这些人一旦被重用呢,对国家的贡献,对世界的贡献,都是非同小可的,那么这个呢是我们讲的这一段。

那么下面一段,第十六段,我们先看原文:宋燕相齐见逐,罢归之舍,召门尉陈饶等二十六人曰:“诸大夫有能与我赴诸侯者乎?”陈饶等皆伏而不对。燕曰:“悲乎哉!何士大夫易得而难用也。”陈饶对曰:“非士大夫易得而难用,君弗能用也。君不能用,则有不平之心,是失之己,而责诸人也。”燕曰:“其说云何?”对曰:“三斗之稷,不足于士,而君雁鹜有余粟,是君之一过也;果园梨栗,后宫妇女以相提挃,而士曾不得一尝,是君之二过也;绫纨绮縠,靡丽于堂,从风而弊,士曾不得以为缘,是君之三过也。且夫财者,君之所轻也;死者,士之所重也。君不能行君之所轻,而欲使士致其所重,譬犹铅刀畜之,干将用之,不亦难乎?”宋燕曰:“是燕之过也。”—— 《群书治要·韩诗外传》

我们看一看这一段话,这个“宋燕相齐见逐”,宋燕这个人,在齐国做卿相,结果被驱逐。“罢归之舍”,就是免职回到了家里。“召门尉陈饶等二十六人曰”,就是把他的门尉陈饶等二十六个人都召集过来,对他们说“诸大夫有能与我赴诸侯者乎?”说诸位大夫啊,你们有谁愿意和我一起到其他诸侯国去呢?“陈饶等皆伏而不对”,结果他的门尉陈饶等二十六人都趴在地上不回答。宋燕就说了“悲乎哉!何士大夫易得而难用也。”真是可悲啊,为什么士大夫容易得到,但是却难以任用呢?

陈饶对曰:“非士大夫易得而难用,君弗能用也。君不能用,则有不平之心,是失之己,而责诸人也。”陈饶就回答说,并不是士大夫容易获得而难于任用,是您不能够真正的任用士大夫。君主您不能够任用士大夫,还有不平之心,这是自己做错了,还要把这个责任呢,归到别人的身上,还要责怪别人。燕曰:“其说云何?”他说你这话是怎么讲呢?为什么这么说呢?对曰:“三升(这个升作斗),三斗之稷,不足于士,而君雁鹜有余粟,是君之一过也。”陈饶就回答说,他说呢,你给士大夫的俸禄,不过是三斗之稷,这个士大夫,还不足以用来养家糊口。但是您饲养的鸭鹅都有吃不完的粮食,这是您第一个过失。“果园梨栗,后宫妇女以相提挃,”这个挃,同投掷的掷,“而士曾不得一尝。”你看果园里的梨子栗子等等,后宫妇女都用它们来互相投掷玩乐,但是做士的人,却都没有尝到一个,这是您的第二个过失。

“绫纨绮縠,靡丽于堂,从风而弊,士曾不得以为缘。”这个“绫”就是指又薄又细,纹如冰凌,光如镜面的丝织品。“纨”就是指白色的细绢,这个“绮”就是指有花纹的丝织品,“縠”就是指织出了皱纹的丝织品。“绫纨绮縠”也就是说非常华丽的绫罗绸缎等等。“靡丽于堂”,靡丽就是精美华丽的意思。也就是说,你看这些绫罗绸缎华丽地,怎么样呢,挂在厅堂之上。“从风而弊”,这个弊就是破败的意思,随着风都被吹地破败了。但是士人却不得用它们来做滚衣边,这个“缘”就是衣服的衣边的意思。这是您的第三个过失。

那么下面他进一步讲:“且夫财者,君之所轻也,死者,士之所重也。”况且这个财物,本身就是您所轻视的东西,而生命,就是为人去效死,这是士大夫所重视的东西。“君不能行君之所轻,而欲使士致其所重,譬犹铅刀畜之,干将用之,不亦难乎?”那么您不能够用您所轻视的东西,而希望这个士大夫献出他们所重视的东西。他说你连自己所轻视的东西都不能给士大夫,却希望这些士大夫献出他们所重视的东西,这就如同是“铅刀畜之,干将用之。”这个铅刀就是铅制的刀,这个铅制非常得软,它做刀就不是很锋锐。就像你做的是铅刀,但是却希望它有干将的用途。这个干将就是古代那种锋利的剑的一个名称。却希望它有锋利得像干将的这个剑的这样的用途一样,这不也是很难的吗?宋燕听了之后就说:“是燕之过也。”这是我的过失啊。那么这一段话就是说,一个领导者他并没有真正的重视贤才,所以贤才才不会竭尽全力地去为他效命。

在《孟子》上就有这样一句话,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这个领导者把被领导者,当成是自己的手足一样加以关爱,那么被领导者、属下,会怎么样回馈领导者呢?这个属下一定会把领导者视为自己的心腹,加倍地关爱。所以一个好的领导者,要想有执行力,怎么办呢?那就是要起到君、亲、师的作用,不仅仅当属下的领导,管理他们,还要当属下的亲人,而且就像父母关爱儿女一样地去关爱属下。那么这样做了呢,还不够,还要做属下的表率、老师,教导他们做人的道理,否则他们不学习这些伦理道德的教诲,仍然会做假账,蒙骗领导者。那我们想一想,如果一个领导者,真正地起到了君、亲、师的作用,还会出现富士康的跳楼事件吗?那就是不可能的了。所以我们现在讲执行力,其实只要把《弟子规》上的前四句话,入则孝前四句话给做到了,这个执行力就有了。入则孝前面的四句话是这样说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们只要把前面的父母给它换一下,换成领导,换成老板,我们再读一遍。说“领导呼,应勿缓;领导命,行勿懒;领导教,须敬听;领导责,须顺承。”这不就是执行力了吗?还有没有比这更高的执行力呢?所以这个属下之所以能够对领导者竭忠尽智,那是因为领导者平时对他们关爱有加,确实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来关心属下。

像在我们北京有一位胡小林董事长,他做壁挂炉生意,在没有学习《弟子规》,没有学习传统文化之前,每到这个年终的时候,就有很多的人向他来讨债,他都不好在办公室里坐着,所以他都经常出去躲债了。但是学了《弟子规》之后呢,他对这些合作伙伴、对员工的态度就大大地改变,对他们非常地关心,而且在他们的企业内部,成立了爱心基金。这个爱心基金专门用来关心那些家庭有困难的、需要帮助的员工。那么在外边还对那些五保户家庭,家庭条件有困难的家庭,给以免费维修炉子。结果学了《弟子规》之后,他就把人力资源部给改名字了,改成了叫送爱心部。把这个对外公共关系部也给改名字了,改成了叫舍得部。因为他发现: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专门把这个钱用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那么他这样一做之后,这个企业的面貌就大大地改观了,到年终的时候,不仅没有人再来向他讨债了,反而还经常有人给他送锦旗,而员工对这个企业也越来越有信心,基本上在这个企业工作都不愿意走。那么他起到了君亲师的效果,所以这个属下工作起来也是竭尽全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那么这个就是把我们的传统文化,运用到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我们去访问斯里兰卡的过程中,我们就遇到了一位导游,这位导游他的汉语说得非常好。他说他在这个企业已经工作了二十二年,为什么没有离开这个企业呢?他的英语很好,他的汉语很好,可以说非常地有才华,很多的企业也都非常地想要他。那为什么他没有一走了之,去找一个更高的工资更好的工作呢?他就说,当我们痛苦的时候,我们企业这些老板员工就和我们在一起;当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就伸出援手,他们对我们太好了,所以我们有感情。即使有好的工作,更高的工资,他都不愿意离开这个企业。所以我们从这里也深深地感受到,斯里兰卡的传统文化没有断层,一直保留到现在。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很可惜的是,就已经断层了。

你看,我们看这个故事,古人觉得呢,他把这些粮食喂给家里的鸭子、鹅,而给这个士大夫的粮食不足;把那个果园里的梨子栗子互相投掷玩耍,而不给士大夫品尝;家里有绫罗绸缎挂在厅堂上,随着风而破败,结果士大夫不能用它做衣边,这都是值得指责的事。

那我们想一想,现在的情况是什么呢?现在的人没有学习传统文化,他有了钱之后过分的奢侈、过分的浪费,一掷千金,结果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多少人吃不饱饭、上不了学,连学费都交不起,这个温饱问题不能解决。但是那些有钱的人呢,却在奢侈浪费。所以从这里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在中国确实已经有点断层了。如果在这个时候,还不及时地来把这个断层给它弥补上,那么很可能再过几代之后,再给大家讲这个传统文化,大家都很难接受了。因为什么呢?都被西化了。那我们看到很多西方的企业,这个“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都是这样的情形。这个老板把员工雇用来了,反正我已经给你钱了,你给我出力就好了,把他当牛做马地使唤,也没有和他有什么亲密的关系,对他的家庭、生活更不会去关心,和自己无关。所以在下了班之后,员工在超市里遇到了老板,都是一低头,装没看见,就过去了。那么这还不算,我们现在,有的地方还更进了一步,是“君之视臣如土芥”,就是这个领导者、老板,把员工雇用来了,为的就是榨干员工最后一滴血汗,连最起码的健康、生命都不能够保证。比如说我们看到有很多的矿难事件,这些矿主把这个矿工给雇用来了,让他们没日没夜的工作,结果这个矿场里边的安全设施都不完备,这不就是把矿工的生命视为泥土和小草一样得低贱、不值钱,可以随意的践踏吗?那么结果是什么呢?则臣视君如寇仇。那这个员工说起老板的时候,都是恨得咬牙切齿,说:我们那个老板,简直就是个吸血鬼,甚至连吸血鬼都不如。说起来是非常地痛恨。

那我们看到现在上访的事情非常得多,群众突发事件也很频繁,什么原因呢?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这些有钱有势的人,一旦有钱有势了,没有用自己的权势和钱财去帮助那些贫穷的人,而是想法设法地去盘剥他们,怎么样地以强凌弱,最后很多人忍无可忍了,才会去上访。那么这个就是告诉我们,一个好的领导者,对于属下,对于百姓,应该有这样一种“爱民如子、视民如伤”的态度,要有同情心、要有爱心,那么这样这个臣子、属下、百姓,才会竭尽全力地为领导者做事。那么这个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一定要尊重那些贤德的人,那么尊重贤德的人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像《墨子》上所说的。

在《墨子·尚贤》上,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个《墨子·尚贤》上这样说,他说怎么样重视贤德之人呢?他说他看现在的一般的这些王公大臣,并没有真正的尊敬贤德的人。他说:如今的王公大人,他们执掌国家政权的人,都希望国家富强,人口众多,刑律政教得到实施,但是结果却并非如此。这是什么原因呢?他说:究其原因就在于王公大人中执掌国政的人,不能够尊重贤才,使用能人作为执政方略。国家拥有的贤良之士越多,那么国家的治理根基就越坚实,所以大人们的要务就在于使贤才越来越多而已。然而使贤才越来越多的方法是什么呢?那么他也做了一些比喻,比如说你想使国家善于射箭的、善于驾车的人多起来,那么你一定要使这些善于射箭的、善于驾车的人,富裕起来、高贵起来,受到尊敬和赞誉。那么这些善于射箭和驾车的人才会增多。更何况是对于那些德行敦厚、言谈雄辩,道术广博的贤能之士呢!这些人本来就是国家的珍宝、社稷的辅臣,也一定要使他们富裕高贵,受到尊重和赞誉,这样国家的贤良之士才会得以增多。

所以在历史上的圣君,执政的时候都讲到,说:对于不仁义的人,不要使他们富足、不要使他们尊贵,也不要亲爱不仁义的人,不要接近不仁义的人。那么这样做了之后,国内富贵的人听到之后,都退而计议说:以前我们所倚仗的是富贵,而现在君王所选拔的仁义之士,不鄙贫贱者。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能够不行仁义。君王所宠爱的人听到之后,就会退而计议说:以前我们所凭借的是,我是君王的亲属,如今君王选拔仁义之士不分亲疏。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能够不行仁义。那么君王亲近之人听到之后,就会退而计议说:以前我们所依赖的是君主的宠爱,如今君主选拔义士,也不疏远那些和自己关系远的人。既然如此,我们也不能够不行仁义。君主疏远之人听到后,就退而计议说:以前我们认为自己被疏远而无所依靠,而如今君王选拔仁义之士,不避疏远者,既然如此,我们也不能不行仁义。人们听到这些,都会竞相施行仁义,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君王使用臣子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是否贤德。所以臣子侍奉君主也只有仁义这一条途径。那么他得出结论就说:以前圣明的君主施行政治,使有德者列于其位,使贤能者得到尊重。即使是农民和工匠、商人,有才能的人都会被选拔、荐举,给以高位,给以厚禄,委以政事,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贤能便赏赐,而是想要通过他们来成就事业。所以应当凭德行给予官位,以官职为国家服务,论业绩进行奖赏,按功劳而颁发俸禄。所以官吏就不会始终富贵,而百姓也不会终生贫贱。有才能的就会得到选拔、荐举,无才能的就会被免职。崇尚公义,消除私怨,所以才能够获得贤士。那么如果君主得到了贤德之人,他的计谋就不会穷尽,身体也不会疲劳,名声树立而且功业成就,善美的名声更加地彰显,邪恶也不会产生。因此说:尊重贤才,是为政的根本。那么这个《墨子》的这一段话就告诉我们:要重视贤才,就要让他们富裕起来、尊贵起来,受到尊敬,受到赞誉。那么这才是真正的尊敬贤才的方法。那这些历史上的故事都是告诉我们,这个贤才是使得国家能够兴盛的重要原因。那么对于贤才,不能只是口头上的喜好,而且要从制度上给以切实的奖励,这样才会使德才兼备的人脱颖而出。那么这一段话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那我们今天就先讲到这里,我们下次再接着学习,谢谢大家。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