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视频更多》

本站视频若出现卡顿现象,恭请前往第三方平台观看,给您带来不便见谅!

《群书治要·韩诗外传》-第4集

刘余莉 教授

  • 路线一
  • 路线二
  • 音频一
视频文字
《群书治要·韩诗外传》-第4集
2012-11-14

尊敬的各位同学,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学习《韩诗治要》的第十一段,“福生于无为,而患生于多欲。故知足,然后富从之;德宜君人,然后贵从之。故贵爵而贱德者,虽为天子不贵矣;贪物而不知止者,虽有天下不富矣。夫土地之生物不益,山泽之出财有尽。怀不富之心,而求不益之物,挟百倍之欲,而求有尽之财,是桀纣之所以失其位也。” —— 《群书治要·韩诗外传》

我们一句一句地看一下,福生于无为。“无为”这两个字,就是清静虚无,少欲知足,顺应自然,不强求的意思。用我们一般的所熟悉的话来说,就是随缘而不攀缘。随缘就是随着条件环境的成熟,把这件事,给它自然地促成。而不是等着所有的条件环境都不具备的时候,非得要想怎么怎么样,那么这个,就叫攀缘了。如果一个人能经常做到随缘,不强求,顺应自然,这个心,就是清净的。所以这个无为,并不是什么事都不做,无所作为的意思。而是,什么事都认认真真地去做,很负责任地把它做得很圆满,但是心上不染著。所以,我们心里,没有染著,没有我想怎么怎么样,那么这个过程,就是在放下我执的过程。所以我们经常,不要这样想,说我想怎么怎么样,我必须怎么怎么样,我非得怎么怎么样,那么这些想法,都是有为了,就不是无为了。那么只有做到随缘,心不染著,才能够,看到社会大众的需要,看到社会环境的这种需要。所以我们有一句话,叫:随缘妙用。随缘,就是随着你现在的条件、环境、你的职责本分,能够把你的事情做好,尽心尽力。那么这个,就是不要想着我怎么怎么样,有我,这个也是一种私心的表现。所以我们明白了“无为”,才能够怎么样,才能做到无所不为。这个无为,是体,起作用才是无所不为。

那么我们看,为什么说,福生于无为呢?这个无为的状态,其实也就是人自性中,本有的状态,而当人回归到这种自性本有的清净状态的时候,那个自性里的福德、智慧,是圆满具足的。所以你能够回归到无为的状态,找到自己的自性,那么这个福份,那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那么这个中国人有一句话说:“非是闲人闲不住,能闲非是等闲人。”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人如果不具备福慧,没有福德智慧的话,你想让他静下心来修学,他还呆不住,他还想要去忙碌世间的这些事情。所以说:非是闲人闲不住。能闲非是等闲人,能够真正闲下心来,一心修学的时候,那么这个人,他不是等闲之辈,他具备了一定的福德一定的智慧。那么这两句话,也是提醒我们,能够认真闲下来修行的人,那个人,也不是等闲之辈,我们不能够小看他。那如果我们有了机会,有了环境,能够认真地静下心来修学,那也要珍惜这个环境,提升自己的境界,而不要总是,想着去攀缘。

那么世间的人,都是在追求五欲六尘的享受,追求的无非是财色名利等等,那么这些东西,带来的是一时的虚荣,但是,不能够带来灵性的提升,不能带来精神境界的升华。所以我们看到《论语》上,孔老夫子的弟子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那为什么,我们和颜回相比,又有钱,又有位子,又有车子,又有好的房子,但是很多人,却是身心不安,压力重重,烦恼不断呢?原因就是,我们的心,都攀着在这些财色名利之上,如果我们把财看得很重要,这个财就是一个缰绳,把我们捆了一道。所以现在有钱的人,并不比没钱的人,活得更加轻松自在,活得更加幸福。因为自己有了钱,对钱,就拥有了怕失去。拥有的越多,一旦失去,他心理承受能力又很差,所以很多人,甚至走上了自杀的路。

我们从这里就知道了,颜回他之所以能够身心清净,安住在当下,就是因为他,把这些财色名利,我们古人把它称为身外之物,都已经看淡了,都已经放下了,所以他享的是清福,这个清福,一般人很难能够体会到,即使清福现前,也很难去享受,很难去把握。所以这个,就告诉我们,这个有福的人,实际上,是一种身心康泰,宁静,不操心,没有压力的状态,这才是真正的有福之人。

那么下面一句话,而患生于多欲,这个忧患的产生啊、灾祸的产生是因为什么,就是因为欲望过多。因为自己的欲望过多,为了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欲望,那就要去和别人竞争,而有的时候竞争不能够满足自己的欲望,在竞争的过程中,可能就会不择手段,结果因为这个不择手段,就会去妄求,采取了一些,不好的手段,甚至是违法乱纪的手段,导致的是,身败名裂,锒铛入狱,所以这个忧患,就是这样产生的。

那我们现在的人,欲望很多,概括起来,就是贪财、贪色、贪名、贪利。那么这个《管子》上,就有一句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你看天下的人忙忙碌碌,每天早晨起床很早就去上班,晚上,回家又很晚,为的是什么呢?大部分人,都是为了名、为了利,如果没有名利去推动,他们的工作,就没有那么努力那么用心了。所以说,中国人有一句古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所以这个欲望,首先就是贪财。那么在《大学》上,有这样一句话,说:“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这个财货,是以不好的方式获得的,那么也一定,会以不好的方式给败散掉。当然古人说了这句话,也知道后人可能会怀疑,还会怀着侥幸心理,去见利忘义。所以古人很用心,他把不好的,败散钱财的方式,都给我们概括出来了,把它概括为五个方面:

首先,就是官府。比如说我们这个钱,是贪污受贿、违法乱纪、坑蒙拐骗赚来的,最后,东窗事发,自己锒铛入狱,所有的不义之财,被没收、被充公,虽然赚到你手了,还没有等你享受,又像昙花一现,给收回去了,自己还身败名裂,得不偿失。所以唐太宗李世民,看完《群书治要》之后,就总结了一句话,他说,当君主的很贪心,最后的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亡国。把自己的国家,给破败了。如果一个当臣子的很贪心,最后的结果就是:丧身,身败名裂。所以他还用“以珍珠弹射鸟雀”来比喻,那些臣子,拿着自己的官位不珍惜,去以权谋私、违法乱纪。那么这个,就是告诉我们,不义之财,不能够贪。

那么人,除了贪财之外,还会贪色。那很多人,他觉得,自己的钱,已经很多了,过上一个富足的生活已经不成问题了,也没有必要为这些身外之物铤而走险。即使自己,富有四海,贵为天子,也不过是日食三餐,夜眠六尺而已,何必,那么样地贪心财物呢?结果他们看淡了财,但是,又开始贪著享受,喜欢呢贪色。那么中国古人说,色字头上一把刀,这个色字头上这一把刀,可不是一句形容词,因为这一把刀,把你所有的功名利禄,会削得平平的,让你一无所有。所以古代的读书人,做官的人,对于这一个字,都特别的小心谨慎,不敢越雷池半步。那么遇到美色,很多人都会把持不住自己,受到美色的诱惑。那么中国古人告诉我们,当美色现前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对治自己的欲望,第一,就是作不净观。

大家都知道,狄仁杰的一个典故。狄仁杰在年轻的时候,可以说是一表人才、英俊潇洒。有一次他去进京赶考,路过了一家旅店,这个旅店的主人,正好是一个刚刚死去了丈夫的少妇人。白天看到狄仁杰玉树临风、英俊潇洒、一表人才,结果就动了爱慕之心。到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这个狄仁杰还在刻苦攻读,因为古人说:十年寒窗,一举成名。十年的苦读,就是为了这一次考试能够考中,所以在赶考的路上,也不敢懈怠,还在刻苦读书。结果,门外,就响起了敲门的声音,狄仁杰,还有一点犹豫,但是因为他心胸坦荡,他也就起身,把门开开了。结果打开门一看,看到了一个盛装的,非常妩媚的女子,而这个女子,还很坦率,她就说明了来意。狄仁杰,心里不免一动。但是,他马上就镇静了下来,想起了自己在年轻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位老人家,这个老人家,给他看过相,告诉他说:“你一生主贵,意思是说,你以后一定是能够做到达官贵人的,但是这个老人家也提醒他,说你一定要小心,千万千万不可败坏在女色的手上,为什么?因为这个色字头上一把刀,因为这一把刀,会把你的功名利禄削得平平的,让你一无所有。”狄仁杰听了之后,他就问了,他说:“一个人年纪轻轻的,又遇到了女子主动地来投怀送抱,让我不动心,确实有点儿难。

那么有没有一个办法,能够让我面对女色,而不心动呢?”这个老人家,就交给了狄仁杰一个办法,那么这个办法很管用,我也把它教给大家。他说:当一人个,面对女色,在我们现代社会,还要面对男色,而心动的时候,他说其实,不过是被一个人的表面所迷惑,我们想一想,一个人,他(她)好看,不过是好看在外边的一张皮而已,我们再仔细想一想,在这个皮的底下,都是些什么东西呢?都是血肉相连,还有一些肮脏的管道流淌着肮脏的东西。所以古人说,“人皮就是一个臭皮囊而已,没有丝毫可取之处。”就像有一个人,送给了你一个礼物,这个礼物是什么呢?就是一个皮囊。这个皮囊的外面,是雕着花绣着朵儿,装饰得非常的好看,让你爱不释手。但是,你把这个皮囊接过来了,把封口打开一看,看到里面所装的都是什么东西呢?无非是血肉,还有屎尿等等,非常肮脏的东西,那么这个时候,你还愿意把他(她)抱在怀里吗?我相信,这个时候,每个人的反应,都是一把把他(她)推开,吓得就赶紧跑了。

所以,人皮就是一个臭皮囊而已,我们看明白了,就没有什么可乐之处了。所以这个老人家说啊:“如果你遇到女子主动地来投怀送抱,那你就可以把她进行这样的观想。”比如说这个女子,得病了,躺在了病床上,很长时间,也没有洗澡,全身散发一种浓厚的臭味儿,然后这个眼睛里,淌着眼泪,鼻子里,流着鼻涕,嘴里还淌着哈喇子,还有很多苍蝇蚊子,闻到了这股臭味儿,过来纷纷地来叮咬她,那么你想象到这样的情景,对于这个人,你还愿意接近吗?也可能是避之唯恐不及,吓得赶紧就跑了。所以当遇到女子,主动地投怀送抱的时候,你就可以对她进行不净观,那么你把这个不净观一用上的话,你就发现,其实这个人没有丝毫的可取之处。正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狄仁杰就想到了老人家的提醒,所以他把这个方法,也教给了这一个女子,对她说:你用这种方法来观察我,你发现我也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了!那这个妇人,受到了提醒,她也很惭愧,那么他们,就都洁身自好。那么这样,就保持了妇人的名节。那这个狄仁杰,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德行,他能“忍人之所不能忍”,所以才能够“成人之所不能成”。他去进京赶考,一举成名,后来,还成为一代贤相,名垂青史。

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古人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那也绝非是偶然的,因为他们有很好的把持自己欲望的能力。他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那么古人,还有一句话说:天道祸淫最速。就是天道自然的规律,给这些淫乱的人、放纵的人、娇蛮的人,带来灾祸,是最迅速最迅速的了。那这一句话,其实我们也可以从我们现实生活中得到观察。我们看到,国家反腐败的力度越来越强,很多省部级以上的官员,都纷纷落马,因为贪污腐败,被抓了起来。而我们再去调查一下,发现这些贪官腐败分子,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败坏在女色的手上。因为什么,因为你看一个人坐到了这么高的位置,他的工资,他的收入,要满足自己的生活、自己家人的生活,那是绰绰有余,那为什么还要不断地去贪,不断地去占?就是因为,贪上了女色,而又要满足这些女色不断膨胀的欲望,那怎么样呢?就促使他们一贪再贪,最后收不住了,最后就锒铛入狱。所以我们观察这个世间,有官位的人,贪上了美色,最后他的官位被削平了,自己还锒铛入狱、身败名裂。

那有钱的人,贪上了这一个女色,就没有问题了吗?有钱的人,贪上了色字,最后自己搞的一身的病,还会把所有的钱财都败光,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所以对于这一个字,确实是应该,战战兢兢。当别人拿着美色来诱惑你的时候,你可不要觉得自己是当官的,你看,要什么都有什么可以满足。其实是人家拿着诱饵,来诱惑你跳进悬崖,然后呢你把持不住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把这个脚踏进了悬崖,后来还想后悔。后悔后悔,那是到后面才悔,悔之晚矣。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说:“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我们也要知道,这个“识色,性也。”这个人的本性,都会喜欢男欢女爱的情欲,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要放微杜渐,要怎么样呢,防患于未然。所以中国古人,他都知道人的欲望、情欲一打开,自己都没有办法控制,就像那个洪水决堤一样,带来的灾害是很大的,所以怎么样呢,就让人要防患于未然,保持自己的清净心。所以古代的人,就设置了各种各样的礼,比如说,男女授受不亲,就是男士和女士在接递东西的时候,不要亲近,碰到了手。为什么呢,这就是给彼此提供了机会。

那么中国古人“男女别途,男女别坐”。像我们在小的时候,上课的时候坐座位,都是男生男生坐一起,女生女生坐一起,这也都是防微杜渐的表现。但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向西方学习,在学到了很多先进东西的同时,也不加选择的,学到了很多所谓的开放的价值观。比如说,我们学会了跳交谊舞,还认为这是一种,很正常的人际交往的需要,但是自从这个交谊舞在盛行之后,我们发现什么问题出现了,这个男女接触的机会很多,很频繁很容易,结果大量的婚外恋、未婚先育,然后,这个不合适的婚前性行为等,全都出现了。所以我们就知道,中国古人对人的欲望,他看得很清楚。那时要设置各种礼,来怎么样,来防微杜渐,不要使人的欲望打开,一发而不可收拾。但是我们现在的网路,电影等等,实际上宣导的都是,让人们去追求欲望。那么这个,实际上是非常可怕的事。那么这个电影电视剧,经常是第三者插足、情人小秘、床上戏很频繁,那么这些孩子、观众,看到这样的镜头,他就觉得,这样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所以这个欲望不加节制,就导致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孟老夫子,他也提出过这样一句话,他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人们吃饱了饭,穿暖了衣服,过上了安逸的生活,但是没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的教育。这个时候,人就堕落的离禽兽不远了。孟子还说:“人和禽兽的区别几希。”几希是什么意思?就是很小很小的一点点,只不过这一点点的东西,人保留下来了,而禽兽把它给丧失了。那这点东西是什么?那就是人,他懂得礼,他懂得义。他知道用礼义节制自己不合适的欲望和行为,这是人和禽兽区别的根本。

那我们到西方去求学,一开始去的时候,看到电视上的很多节目,我们就觉得很不舒服,也觉得很不正常。比如说,有很多的电视节目,就把这个两个男女朋友,请到演播台,然后就当着他的面,然后把他婚外的朋友也请进来,甚至很多都是乱伦的。在这个现场,当着他这个妻子丈夫的面,给他揭示出来。所有的观众,也都在听都在看。当我们看到这样的镜头的时候,我们就在想:人与禽兽的区别究竟在哪里?所以,人不学礼,不懂得用礼义来节制自己的欲望,确实就没有办法和禽兽相区别了。所以这个贪色,重要的是,就是我们要懂得远离。不要去尝试。说我试一下,我能够适可而止,能够节制自己的欲望。有一个母亲,看到她的儿子吸毒,她想了很多的方法,帮助孩子戒毒。但是,她的儿子都没有戒掉。这个母亲爱儿子的心很急切,她就想自己去尝试吸毒,看自己怎么戒掉,然后,来教导这个儿子。于是,她就去吸毒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她吸毒之后,就再也戒不掉了。所以我们不要觉得自己,在这些欲望的诱惑面前,能够把持住自己。像很多人,去看这些黄色的录像、黄色的片子等等。他都觉得自己,只是好奇一下,也对自己没有什么影响。实际上,这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一旦陷入了,这个沉迷欲望的境地,可能就不能自拔,毁掉了自己的一生。所以中国古人,就是告诉我们,对这些东西,要远离。像我们《弟子规》上也说:“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这都是保护我们的,那么这个,是对色的贪著。

还有的人,特别是知识分子,不喜欢财,不怎么喜欢色,就是喜欢出名。在《了凡四训》上,有这样一句话,说:“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就是说,在世间,享有很盛大的名声,但是却名不副实,这样的人,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突如其来的灾祸。我们古人,把这称为:“名不副实,德不配位。”一旦你的名声和你的实际不相符合,你的德行和你的位置不相匹配,就往往会出现灾难。那在我们现代社会,这一点也是看得很清楚。在现代社会,最最出名的人,就是歌星、影星。但是很遗憾的是,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没有用自己好的名声,去做有利于社会的引导。比如说我们唱一些孝亲、感恩的歌曲;拍一些引起人的同情心、引起人的爱心的影片等等。大部分的歌星、影星,都是在拍,引起人的欲望,还有暴力的这些影片。所以如果能够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下现在电视剧、电影,还有这个电视节目的内容的话,这四个字就是:暴力色情。那么这个孩子、观众,经常看这样的影视作品,结果会怎么样?结果也会被误导,走上邪路。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突然有一天说,某某歌星自杀身亡。看这个歌星自杀的有很多,某某影星突然得了绝症。还有一个歌星又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那么这些结果,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用,自己好的名声,去做有利于社会的引导所导致的。结果,他的名声越大,对社会的误导影响,也就越深。所以,有这样的突如其来的灾祸。所以对于名,要做到实至名归。

这个名和财是类似的,就说财富本身、名声本身没有什么过失,主要是看你把这个财、把这个名用在哪里。在《大学》上有一句话说:“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这个是对古代的国君说的,因为这个国君的影响很大。他说一句话,说的这个话是对的、正面的,整个国家都因为他这句话,兴盛起来了。如果他说一句错话,错误的引导,那整个国家,也会因为这一句错误的引导而衰败。那么在现代社会,媒体很发达,名人效应很重要。所以,这个名人说一句话,他的社会影响,也是很深远的。所以,越是有名的人,他说话,越应该谨慎。那么这个,就是告诉我们,不要怎么样,不要做那些,德不配位、名不副实的人。

那么最后,还要贪的,就是贪吃。贪吃,也会导致了很多的,过分的贪著,也会导致很多的灾难。比如说,我们现在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都不是因为营养不良所导致的。大部分都是因为,吃的营养过剩,而导致的。所以这个贪吃,特别是很多人,就是还要吃那些野生的动物、保护的动物,结果自己吃出了一身病,最后自己的结果,也都不是很好。

那么除了财色名食之外,还有人贪利,这个利,不仅仅是财,就是凡是有利于你的环境和条件,那都称为是利。那么中国古人对于这一件事,是怎么看的?他说要:“见利思义,见得思义。”看到这个利益现前的时候,首先想到它符不符合道义。看到有获得的时候,你要想到该不该去获取。所以中国古人,他们都是以身作则,给我们做出了很多,见利思义的榜样。比如说我们看到,东汉的时候,这个宋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就给我们表演了这样一个见利思义的榜样。他本来可以和汉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能够成亲。因为光武帝,他问姐姐湖阳公主,她看中了谁?湖阳公主就说,她看宋弘这个人,特别的有修养有学问,结果宋弘,其实已经是有家室的人了。但是皇帝,为了给姐姐说媒,很不甘心,就特意请宋弘来,然后让湖阳公主,在屏风后面,听他们的对话。这个光武帝就问了,他说:“我听说,人有了钱,富裕之后,就会换朋友;人有了地位,尊贵之后,就会换家室。我有一个姐姐,年轻貌美,又温柔贤惠。”那么说到这的时候,这个宋弘,就体会到皇帝的意思了,他就说,他说:“皇帝,我听说的和你听说的不一样,我听说‘贫贱之交不可忘’,和我们在贫贱的时候所结交的朋友,即使我们飞黄腾达了,也不能够把他给忘记;‘糟糠之妻不下堂’,和我们同甘共苦过的原配夫人,她也没有什么过失,怎么能够无缘无故的就把她给休掉呢!”结果这一句话说出来,这个光武帝就知道,这个事办不成了。

所以我们看到,能够和皇帝攀上亲戚,成为皇帝的姐夫,这在很多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一件事,是多么地希望啊。但是宋弘这个,有学问有德行的读书人,他确实是做到了,见利思义。看到这个事,不符合道义、恩义、情义,绝对不去做。那么这些榜样,都教导我们,面对财色名利的取舍时,应该如何去抉择。

那么这个,患生于多欲,就是因为,人在财色名利面前,没有把持好自己,最后一失足而成千古恨。所以古人也提醒我们说:“立名于一世,失之仅顷刻。”我们从小学到了初中,到了高中,到了大学,走上了工作岗位。这一路走来,花费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努力。但是,在一个诱惑面前,把持不住自己,做出一个错误的决定,所有的努力,前功尽弃、付诸东流,那就是在顷刻之间。所以这个患生于多欲,确实是提醒我们,遇到财色名利的诱惑的时候,要小心谨慎,战战兢兢。

那么下面一句话:“故知足,然后富从之。”为什么知足,富就跟从来了呢?这个富足与否,也就像一个人的幸福与否一样,实际上是取决于每一个人,自己内心的感受。如果有一个人,他很富裕,家资万贯,但是他还要向上攀比,说那还有亿万富翁、还有世界首富,那么他心不知足,他也就不会有快乐的感受。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说:“知足常乐。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如果人生理解了“知足”这两个字,所有的烦恼,一下子就不见了。所以古人也说了这样一句话,说:“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待我回头看,还有挑脚汉。”别人骑着马走路,我骑着一个驴走路,仔细想一想,我不如这个骑马的人了。就像现在有的人,是开着桑塔纳来上班的,一看别人,都是开着宝马奔驰,他就觉得,自己不如这个开宝马奔驰的人。但是,如果你总是向上比,那你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就像一个人,挣了十万块钱的时候,看到还有一百万的人,过得比我好,钱比我多,生活的比我富足,他就不满足,他就拼命去挣。如果自己有那个命,他还能挣到;如果他没有那个命,他即使很拼命,他也挣不到那么多的钱,自己身心交瘁。那即使挣到了一百万,还看到,还有上千万的人,过得比我好,钱比我多,再挣到了上千万,上面还有上亿的人,如果这样比下去,即使他的钱已经很多了,他也不会有富足的感受。所以我们看,刚才讲的颜回,他的生活很简单,吃饭没有饭碗,喝水没有杯子,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觉得他的生活太艰苦了,但是他却乐在其中。他乐在其中,就是因为他有知足感,他心里很富足,所以他就是“知足而后富从之。”

那么中国人还有一句话说:“屋宽不如心宽。”他说,你这个屋子,越住越大,我们从平房,搬到了楼房,从八十多平米,搬到了一百多平米,从一百多平米又搬到了别墅。房子越住越大,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是人的幸福指数,却没有越来越提升。什么原因呢?就是人的心,没有知足感。所以你看,古人说的这句话说得多好,那个屋宽仍不知足的人,他不富足。那么心宽,他房子很简陋,但是已经很满足的人,他是一个富足的人。所以我们从这里就知道了,人的富足与否也像人的幸福与否一样,它是一种内心的感受,不是能够靠外在的,这些物质的欲望能够填满的。所以,知足,就常乐;不知足就永远乐不起来。

下面一句话,说:“德宜君人,然后贵从之。”他说你的德行,适宜当人的君主,能够统治人,那么这个尊贵的位置,也就自然而然地来到了。像我们都所熟知的,在《大学》上有一句话,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这个财呢,就是指你的财富、名声、地位等等。就是你这个德行是根本,这个财富、名声、地位,都是这个德行的外在显现,枝叶、花果而已。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要从根本上去努力,而不是在枝节上做文章。正如在《论语》上,孔老夫子所说的:“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要担心自己没有一个好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才能,这不是我们关心的重点。要担心什么呢,担心有什么样的德行,有什么样的能力,给了我们一个好的位置,我们能够立德、立功、立言于社会,那么这个,就是告诉我们要去,培养自己的德行,让自己的心地更厚道,那么精神,更加往上的,精神的境界,更加向上提升。自己的能力,做事办事的能力,更加地提升。结果别人想要一个人,非找我们不可,人家都争着抢着地要我们。这个就叫:“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要担心,自己的名声不够显扬,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而应该追求那一个足以使你的名声,可以显扬的德行和能力,甚至是垂范后世的那种德行和能力。那么这个,都是让我们处处回到根本。那么你就应该知道,在生活中如何去取舍,你才能够做到理得心安。

那么这个德宜君人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大舜,他就是这样一个有德行,而居于天子之位的人。那么这个舜,他的父亲鼓叟,非常地愚顽;他的后母,又非常地暴虐;弟弟象,傲慢狂妄,他们都想杀害舜。但是舜,仍然很恭敬地尽人子的孝道。所以他的孝,就非常的闻名,在全国都有名。那尧就听说了舜的名声,就把他的两个女儿嫁给舜,要考察一下他在家里的实际表现。这还不止,又把他的九个儿子也派来侍奉舜,看他在外面为人处事到底如何。结果,尧的两个女儿,到了舜的家里之后,不敢因为自己的身份,出身高贵,而就对他的家人骄慢;尧的这九个儿子侍奉舜之后,就更加得忠厚、严谨、恭敬。那么他到骊山去耕田的时候,在他的带动下,当地的百姓都争相推让田地的边界;他到雷泽去捕鱼的时候,在他的带动下,大家都争着把那个好的捕鱼的居所,让给别人;他在黄河岸边制作陶器的时候,结果这个地方所出产的陶器,没有粗制滥造的。那么这样的德行,为尧所看重。所以就派他,去推行五伦的教育,结果百官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理。那么让他干什么事,他都做得井井有条。那么这个尧过世之后,他就当了天子,受到了诸侯的拥戴。那么这个舜的故事,舜这个故事,就是给我们讲了,德宜君人,然后贵从之。

那么在《中庸》上,有一句说:“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说那个真正有德行的人,那是福禄寿都齐全的,说的就是舜的故事。那么下面一句话:“故贵爵而贱德者,虽为天子不贵矣。”因此就是把这个爵位看得特别重要,但是轻视德行的人,即使是得了天子之位,也并不尊贵。“贪物而不知止者,虽有天下不富矣。”贪著财物,而不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即使得到了天下,也并不富裕。“夫土地之生物不益,山泽之出财有尽。怀不富之心,而求不益之物,挟百倍之欲,而求有尽之财,是桀纣之所以失其位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土地生产万物,它是有一定的限度的,有一定的极限的,是不能够增加的。那么山川,这个池沼等等,它们所生产出的财物,也是有尽头的,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怀不富之心,就怀着不能够满足的心,去求那些不能增多的财物。怀着百倍之欲,这个百倍,就是形容词,就是非常非常多的。那么就是怀着强烈的欲望,而求得那些,而追求那些有穷尽的财物,这是夏桀和商纣之所以失去天子之位的原因。那么这个,就是告诉我们,历代的这个帝王,他们在创业的时候,都是克勤克俭、励精图治、艰苦奋斗;而末代的帝王,之所以丧失了国家,丧失了天下,都是因为过分地奢侈,过分地浪费,欲望不能够得到满足。

那么我们看在史书上,在《史记》上,就记载着这个商纣王的例子。这个商纣王,他是什么样的呢?这个《史记》上说,这个商纣王,他的天资非常的聪明,利口善辩,行动敏捷,博闻强识,他的力气也超过平常的人,能够空手和猛兽搏斗。他很有才智,但是他的才智用来干什么呢,用来拒绝臣下对他的劝谏。他的口才很好,但是他把口才用在哪了呢?用来修饰自己的错误,掩饰自己的过失。他向群臣夸耀自己的才能,在天下抬高自己的声威,还认为别人都比不上自己。他喜欢饮酒、沉迷音乐、宠爱女人,特别喜欢妲己,他特别听妲己的话。那么当时,他还命令一个乐师涓,创造新奇淫荡的音乐,以鄙俗的舞蹈,再配上颓废的乐曲。

因为他的欲望很多,那为了满足自己这么多的欲望,就不得不加重百姓的赋税。加重赋税来充实鹿台的钱库和钜桥的粮仓,他多方搜集狗马等奇特的玩物,来充满宫室,他还要扩建沙丘的园林楼台,大量的捕捉飞禽猛兽,来饲养在其中。他把这个酒,都灌满了池子,把这个肉悬挂成林,让男女赤身裸体地在其中追赶嬉戏,通宵狂欢。百姓对此都表示叹息。那么如果有怨恨的,有背叛的,他就给他们施以酷刑,所以他也制造了炮烙之刑。正是因为商纣王这样的奢侈无度,那么放纵自己的情欲,最后被武王所讨伐,自己也丧身、丧国。那么这个例子,就是给我们讲了商纣王之所以失去天子之位,就是因为他这个欲望太多,而且认为这些,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惜地去盘剥百姓,搜刮百姓。当然这里边讲“桀纣之所以失其位也”,并不单单是指桀纣,而是指像桀纣这样的暴君,这样奢侈无度的君主,他们失去自己的位置,大部分都是因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所导致的。

那么我们知道在周朝,周厉王他也是一个这样的暴君,那么在《史记》上,也记载着周厉王的故事。说这个周厉王,他登上皇位之后,特别的贪图财利,他亲近荣夷公,为什么亲近荣夷公呢?这个荣夷公是个奸佞之臣,他擅长搜刮财物,他就教唆周厉王,对山川林泽这些物产,进行封山占水的专利政策,就是让天子直接控制山川林泽,不要让老百姓进去打猎谋生等等。那么因为他这样的荒淫无度,这个芮良夫就来劝谏他,在劝谏的时候,就这样说:“这个王室啊,就要衰败了吧?”为什么呢?他说:“夫荣夷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他说:“这个荣夷公,喜好独占资源,而不知道,这样做会有大祸,这个资源,是众多的物类所产生的,是大自然所赐予的。如果有人想独占了它们,那么,祸患自然就来到了。

天地之间,各种各样的资源,人人都可以获取,怎么可以独占呢?独占资源,必然会招来很多的愤怒,不去防备大的灾难,却用这样的思想来教唆君王,这个王位,怎么能够持久呢?作为一位君主,应该将资源,推及上上下下的各个层面,使人们各得其所。即使这样做了,还每日诚惶诚恐,怕自己做得不好。现在您却要学着独占资源,这怎么可以呢?就是平民百姓想要独占资源,尚且被称为强盗,如果大王您真的要这样做的话,那恐怕归附您的人,就会很少了。如果荣公被重用,周朝必定会衰败。”但是芮良夫的这一段谏言,并没有被周厉王所听任,为什么呢?我们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周厉王,贪财好利,所以他也喜欢任用,像荣夷公这样,荣夷公这样能够搜刮财物的人。所以他仍然重用荣夷公,过着很奢侈浪费的生活。最后人们对他不满,纷纷起来反叛他,最后他也逃到了彘地。那么这些例子都是告诉我们,这个“患生于多欲”,不能够欲望没有止足。那么这个是我们讲的这一段话。

那我们接着看下一段话,下一段话我们先念一下:“古者必有命民。民有能敬长怜孤,取舍好让,居事力者,命于其君。命然后得乘饰车骈马,未得命者不得乘,乘皆有罚。故其民虽有余财侈物,而无礼义功德,则无所用其余财物。故其民皆兴仁义而贱财利。贱财利则不争;不争则强不陵弱,众不暴寡。是唐虞之所以象典刑,而民莫犯法;民莫犯法,而乱斯止矣!”——《群书治要·韩诗外传》

那么这一句话,我们也是一句一句来看一下。“古者必有命民”,这个“命民”就是古代的君主,下诏命封赏的人,封赏的平民百姓,为什么要封赏他呢?下面一句告诉我们“民有能敬长怜孤,取舍好让,居事力者,命于其君。”就是在平民百姓之中,有能够尊敬长辈,可怜那些孤儿,那么在取舍上,能够推让,做事尽心尽力的人,就会被他们的君主下诏命给予封赏。那么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古代的这个制度的设计,它都是要顺着人情去做的,就像我们前几次,在讲前面的一句话的时候讲到了,讲到了说,在这个《韩诗外传》的前面,我们讲的第七句话的时候,有这样的一句话,说:“故圣王之教其民也,必因其情而节之以礼,必从其欲而制之以义。”这个是反映了,我们古圣先贤治国的高度智慧,也就是说他知道人都有七情五欲,那么要顺着人的情欲、爱好来治理国家。人们都爱好什么呢?人们都喜欢发财,都喜欢当官,都喜欢受人尊重,这是人之常情。那我们治理国家,就要顺着人情去治理,人们才能够愿意接受。那你喜欢受人尊重,你喜欢当官,你喜欢发财。怎么样才能够发财?怎么样才能当官?怎么样才能受人尊重呢?

那么古人就说了,他说这个“爵,非德不授”。这个爵位、领导的位置,你没有德行,就不授予你。那么这样的制度一设计,人们都会争先地培养自己的德行。因为你没有德行,你不会处于这个爵位,没有得到这个领导的位置。还有一句话是“禄,非功不与”。这个“禄”,就是古代的俸禄,就像我们现在的工资,这个俸禄,没有功劳就不授予。所以大家,实行了这样的制度之后,就会争先恐后地去建功立业,想对这个国家多做贡献。因为你做的贡献越多,你的俸禄越丰厚。那么这一句话,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个平民百姓,他可能能力不是很高,但是他很有德行,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社会风气的好转,起到引领的作用,给社会大众做一个好的表率。他能尊敬那些年长的人、怜爱孤儿,这都是培养一个人的仁慈之心。如果人人有恭敬心、有同情之心,这个社会的风气就会很好。那么这样的人,能够给大家做这样的表率,对社会有这样的贡献,国家就会给他下诏命、封赏。

那么还有“取舍好让”,也就是说,在面对利益得失的时候,能够谦让为先,能够礼让,能够推让,这样的人,国家不能够让他吃亏。如果他越是谦让,越是让他吃亏,那人人都会去争、就去抢了。所以现在有句话说“不哭的孩子没奶吃”,如果大家都要通过哭闹,才能够获得利益;都要通过上访,才能使自己的利益得到保证,你这不是鼓励人们去上访吗!所以人越是推让、越是谦让,你越不能够让他吃亏,你越要给他封赏,那么这样就鼓励人们,愿意去谦让。那么还有,就是“居事力者”,这就是做事很负责任,尽心尽力的,把这个事做得很圆满的人。这样的人受到封赏,那么就告诉大家,我们应该向谁学习。那么后面还讲了“命于其君。命然后得乘饰车骈马,未得命者不得乘,乘皆有罚。”这个就说,如果你有这样的德行,又受到君主的诏命,给以赏赐,给以封赏,那你就可以怎么样了,就可以坐着装饰得很华美的车,乘着两匹马拉着这种华丽的车子出行。如果你没有得到君主的诏命、封赏,你就不能够随便乘这样的车子,如果你乘了这样的车子,就会受到处罚。那么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故其民虽有余财侈物,而无礼义功德,则无所用其余财物。”

那么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说,这个人呢,即使有多余的钱财,还有多余的钱物,他没有礼义功德,就是不讲礼义,没有对国家建功立业,没有德行,他也没有办法使用它多余的财物。那么这一个制度,就和我们现在的制度大大的不同了。我们现在学习西方的市场经济,都是怎么样了,都是看谁有钱就尊重谁,都是让人们想方设法地去谋取财利。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说我们有钱,你坐什么车子都可以,不管这个车子是不是领导者的车子,只要你有钱就可以买。只要你有钱,你坐飞机就是头等舱、商务舱。所以我们每一次去坐飞机的时候,就很感慨,每一次都听到这个喇叭里喊,说:请头等舱和商务舱的人,先行登机。为什么呢?这样的一种号召,就是在鼓励人们去追求财富,而不是追求道德。如果我们改了,我们说:“请道德模范先行登机”。那不是道德模范,你再有钱,不可以坐头等舱,那这个社会的风气,就大大的改变了。所以我们古人他设置这个制度,都是要培养人德行,让人愿意去做一个有德行的人。而不是,把财放在第一位。如果我们事事都是金钱至上,以一个人的金钱多少,来评价这个人的价值的话,那就是在引导人们“笑贫不笑娼”!

为什么现在社会,食品安全问题这么多,人们就是见利忘义!为了追求财富,而不择手段。所以我们现在都在说,制度有问题,制度不完善,制度问题的根本何在?制度问题的根本就是:没有设计一个合理的制度,引导鼓励人们向善,培养德行,使有德行的人受到重用、受到提拔、受到尊重。那么这个是我们制度,最应该考虑的地方。所以你看,古人这些制度一设计,它就会对社会风气的好转,起到很大的作用。

那么下面就说了:“故其民皆兴仁义而贱财利。”说你这样的制度一实行,这个有德行的人受到皇帝的封赏,那么人们就不会再把财物看得很重,而是把德行、仁义看得很重。

“贱财利则不争;不争则强不陵弱,众不暴寡。”这个都是有因果关系的。因为人们把财利看得很轻,把仁义看得很重,那就不会,去争夺财物,不争夺财物,就不会出现以强凌弱,以众欺寡的事情。那么这些事情都不会出现,那么这就是“唐虞之所以象典刑,而民莫犯法”的原因。就说在尧舜时期,他们并没有实行肉刑,而仅仅实行了象刑。什么是象刑?就是,这个人犯了错,没有给他施行肉刑,而是让他穿着和平常人不同式样、不同颜色的衣服或鞋子,那么告诉他这是耻辱的事,让他引起羞耻之心。这个就叫象刑,就是象征性的刑罚。那么这个唐虞时代,都没有实行肉刑,只有象征性的刑法,结果怎么样呢?人民都不会去犯法,人们不去犯法,这个动乱,也就停止了。那么这个就是说,古代的人,他是从制度的设计上,来培养起人的向善好德的心。也就说我们,讲道德教育,它不是空洞的说教。

我们社会希望人们怎么样,有什么样的德行,我们的制度,就要鼓励人们这样去做。像我们现在,每年也会评道德模范,但是道德模范评出来之后,就是评的那一些天,大家好像对这个关心一下。而我们的青少年,你去问一下他,今年评了多少位道德模范呀?他们都有什么事迹呀?你问问他们知不知道,我相信没有几个人能回答得出来。但是你去问一问他们,说某某歌星他的成名作是什么呀?他有什么样的经历呀?他是哪一天的生日呀?很多的孩子都倒背如流。什么原因呢?就是我们的这个制度,我们的这些宣传,没有去真正重视有德行的人。所以我们说,国家也提出了八荣八耻为内容的荣辱观,其中有一句叫“以骄奢淫逸为耻”。国家领导人提得很好,以骄奢淫逸为耻。但是社会中,人们是真的以骄奢淫逸为耻了吗?恰恰相反,人们是以骄奢淫逸为荣。那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我们的宣传,我们的电视媒体,全都是在引导人们,追求更奢华的房子,更加名贵的衣服,然后还有这些奢侈品。那你每一天都在进行这样的报道,虽然提出了以骄奢淫逸为耻,人们怎么可能真正的做到以骄奢淫逸为耻呢?所以我们从这里更加看到了,古人他治国的这种智慧。那么它的制度设计,和他的宣传、他的引导、他的价值观,一定是相配合的、相吻合的。那么这一句话,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下一句话:赵王使人于楚,鼓瑟而遣之,曰:“必如吾言,慎无失吾言。”使者受命,伏而不起,曰:"大王鼓瑟未尝若今日之悲也。"王曰:"然,瑟固方调。"使者曰:"调则可记其柱。"王曰:“不可。天有燥湿,弦有缓急,柱有推移,不可记也。”使者曰:“臣请借此以喻。楚之去赵也,千有余里,且有凶则吊之,吉则贺之,犹柱之有推移,不可记也。故明王之使人也,必慎其所使,既使之,任之以心,不任以辞也。”————《群书治要·韩诗外传》

那么这一句话,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是讲了一个故事。赵王派人去出使楚国,那么在送行的时候,他是弹着瑟,为使者送行,这个瑟是一种弦乐器,他的形类似古琴,有五十弦、二十五弦、十五弦等种类,每一个弦上有一柱,上下移动,以定声音,这个就是瑟的这个特点。那么在鼓瑟为使者送行的时候,赵王就说了:“必如吾言,慎无失吾言。”说一定要按照我说的话去做,要非常小心谨慎,千万不要和我的话说的有出入。这两句话看似是重复,实际上是反映了赵王,他不放心这个使者,一遍一遍地重复,要让他一定按照自己说的话去说。“使者受命”,使者接受了命令、接受了任务。“伏而不起”,就是俯伏在地上没有起来,曰:“大王鼓瑟未尝若今日之悲也。”未尝就是未曾、不曾的意思,说:“大王弹瑟,没有像今日这样悲伤的呀。”王曰:"然,瑟固方调。”赵王回答说:是啊,这个瑟,刚刚把它的弦调整好,因为他刚刚把弦调整好,所以它能非常精确地表达出这个乐曲的悲伤,或者是愉悦。

所以他说:“对呀,我这个瑟,刚刚把弦调整好。”使者曰:“调则可记其柱。”他说:“你把这个弦,把这个弦调整好了,就可以把这个瑟柱的位置,给它记下来。”王曰:“不可。”为什么不可以呢?“天有燥湿,弦有缓急,柱有推移,不可记也。”说这个天气,有的时候干燥,有的时候潮湿,那这个弦,也会随着天气有的时候松,有的时候紧。所以这个瑟柱,也要随着这一个弦的松紧来上下地移动,不可把它死记下来。使者曰:“臣请借此以喻。楚之去赵也,千有余里,且有凶则吊之,吉则贺之,犹柱之有推移,不可记也。”他说呢,请让我以琴弦这个瑟柱不可以死记下来这件事,来做一个比喻。说这个楚国距离赵国有上千里这么远,而在这个行程过程中,不知道楚国,会发生或吉或凶的事,如果有凶事有丧事,就要去慰问;有喜事有吉事,就要表示祝贺,就像这个瑟柱,它上下要移动一样,不可死记下来。那么后边这一句话是重点:“故明王之使人也,必慎其所使,既使之,任之以心,不任以辞也。”所以明王他派遣人去出使别的国家,一定要谨慎他所派遣的人。那么既然你任用了这个人,你是把自己的心意托付给他,而不是把自己的言辞托付给他。那么这边有一句话说:“必慎其所使。”那么这个要慎其所使,谨慎地派他任用的人,一定要知人善任。知人善任,首先你要对这个人有全面的了解,有全面的了解还不够,你还要任之不疑。所以古人有一句说,这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是一般的人,都很难做到这一点。

像在这个历史上,就记载着,在魏国,有一个庞恭,他要去随魏太子,到赵国邯郸去做人质,那么在临行之前,他就对魏王说,他说:“如果有一个人告诉你,市场上有老虎,你会相信吗?”这个魏王说:“我当然不相信。”“那如果有两个人这样对你说,你会相信吗?”魏王说“我会犹豫,会半信半疑。”那这个庞恭又说了“如果有三个人来告诉你,说市场上有老虎,你会相信吗?”魏王说:“那我就相信了。”庞恭就说了,说:“这个魏国距离邯郸的路程,比这里距离市场的路程要遥远得多,如果来向您进谗言的人,又不止三个,还请您明察。”意思是说,不要对我妄加地猜测,要对我有信任、有信心。这个魏王就答应了。但是这个庞恭和太子,去到赵国之后,回来了果然有一些人,对魏王进谗言。结果他回来之后,这个魏王也就不召见他了。所以你看,虽然他在出行之前,已经提醒了,用这样的故事来提醒了魏王,说不要听信谗言。但是怎么样,当众多的人都来说,这个人的坏话的时候,这个君主,也就失去了知人之明,对他的信任也就打折扣了。所以要“慎其所使”,要对这个人,有充分的了解,有了了解之后,就要任之不疑。那么这样的话才能够让他,把这个事情尽心尽力地做好。那么这一段话我们就学到这里。

那么现在,时间也到了,我们今天就学到此地。谢谢大家。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