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收藏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欢迎下载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视频更多》

本站视频若出现卡顿现象,恭请前往第三方平台观看,给您带来不便见谅!

福田心耕 正己化人——中国式管理的精髓

刘余莉 教授

  • 路线一
  • 路线二
  • 音频一
视频目录
视频文字
福田心耕 正己化人——中国式管理的精髓
2017-12-22

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兄弟姐妹们:

大家上午好!

我们今天非常高兴,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传统文化。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福田心耕,正已化人。很多人都会问,我们都生活在现代社会了,为什么还要学习传统文化呢?传统文化讲的是恒常不变的道理,古人把它称之为天道。而我们知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所以学了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好处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趋吉避凶。

我们看一看,现在人都想发财致富,我们怎么样才能真正地致富呢?在《大学》上有两句话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这就是告诉我们致富之道: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枝叶花果外在的显现。我们学习植物的人都知道,植物的枝叶花果能够延伸到哪里,它下边的根就必须延伸到哪里,所以有一句话说:“厚德载物”。外在的财富、身份、地位、名声,靠什么来承载呢?靠一个人真正的德行,深厚的德行。

在《大学》上还有一句话说:“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这句话提醒我们,财富是以不正当的方式获得的,那么也一定会以不好的方式败散掉,这是必然的规律。钱财不是赚到你手,贪到你手就属于你的了,它实际上为五家所共有。哪五家呢?首先就是官府。比如说我们这个钱是坑蒙拐骗、贪污受贿赚来的,后来东窗事发,自己锒铛入狱,所有的钱财被没收,被充公,不仅没有给你带来幸福,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第二,就是水灾。第三就是火灾。这些自然灾害,看似是自然的,其实我们观察一下,也专会把不义之财给焚烧掉,漂夺走。第四个就是盗贼。中国人讲“盗亦有道”,这个盗贼也讲道义呀,他专门偷盗敲诈勒索为富不仁的人。所以这个钱财,也会被黑社会的人去敲诈。最后一点防不胜防是什么呢?就是不肖子孙,用现在话来说,不贤德的败家子,啃老族,也会把你的不义之财败散掉。

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人,把儿女送到国外去学习,结果我到国外留学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事实的真相,这个事实的真相是什么呢?事实的真相就是,国外的学费比较昂贵,国外的学费是我们国内学费的几十倍上百倍还不止,而这些孩子,拿着父母给的钱,父母都是贪官的呀,做生意的,发不义之财的比较多,结果,这些孩子并没有拿着钱,去认真读书,拿这些钱去了Casino,就是赌博的场所,一掷千金,结果把父母给的钱又败散出去了。所以不肖子孙、败家子、啃老族、富二代、官二代的问题很严重,原因在哪里呢?我们观察一下,他父母赚的钱就是不义之财。

当然古人,这不过是抛砖引玉,让我们学会去观察,告诉我们不义之财,一定不可以去贪占。在深圳的有一个企业家,他的企业做得很好,也学了传统文化。结果,他有一个朋友,给一家公司做采购,因为她做采购,经常利用职权,结果收回扣,确实赚了很多钱,家庭很富裕,过着很奢华的生活。但是,她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在怀孕的时候去检查,还没有发现任何的问题。但是生下来之后,才发现孩子的左肩就是残废的,不能动。她为了给这个孩子看好病,就走了很多的医院,花了很多的钱,也没有把这个病看好。最后她找到了这个朋友,诉说自己的苦衷。这个朋友,就送了她一套光盘,她看了这套光盘之后,突然明白了,这个孩子包括她自己为什么有这样不好的遭遇。所以从那以后,每逢过年过节,即使别人送给她一点礼物表示慰问的,她都不敢再随便接受了,更谈不上回扣了。

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告诉我们,不义之财,给自己带来的是不尽的麻烦和灾祸。所以千万不能去贪,不能去占。曾国藩做到四省的总督,四个省的省长,但是他能做到不取军中一钱寄回家中。为什么他能做到这一点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对《大学》上的这一句话非常地熟悉,一点儿都不陌生。在道家的劝善书《太上感应篇》中也有这样一句话,取不义之财的人,就如同吃那个有毒的肉,喝那个有毒的酒,想止息自己的饥渴,结果怎么样呢?不仅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这些都是提醒我们对不义之财要谨慎,不能够去获取。

现在人也很用心,对腐败分子算了一笔账,觉得非常地形象。第一是政治帐,自毁前程;第二是经济账,倾家荡产;第三是名誉帐,身败名裂;第四是家庭账,妻离子散;第五是亲情账,众叛亲离;第六是自由帐,身陷囹圄;第七是健康账,身心交瘁;第八是历史账,遗臭N年。若干年之后,人们说起这个腐败分子,还恨得咬牙切齿。所以人生要懂得核算,对于那个不好的不义之财,要懂得拒绝。

古人也提醒我们:“立名于一世,失之仅顷刻”。我们很多的领导干部,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再走上工作岗位,这一路走来,克服了很多的困难,可以说过五关斩六将,也付出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努力,好不容易有了一个位置,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结果怎么样呢?在名利的诱惑面前,把持不好自己。结果,所有的努力前功尽弃,付诸东流,那是在顷刻之间。所以古人告诉我们,面对财色名利的诱惑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呢?应该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当这些诱惑现前的时候,要保持一个理性的头脑,不要利令智昏,情令智迷,在利益的诱惑面前,就昏头昏脑了,而面对这些色欲的诱惑,也失去了理智。

我们看,在古代有一些有学问的读书人,他看一个人目前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他以后的结局如何。为什么能够看出他的结局呢?预测他的未来呢?就是因为圣贤书记载的都是天道自然的规律,如果一个人熟读圣贤书,了解这些宇宙人生的真相和规律,他就能够预测人的未来。比如说我们学《易经》,《易经》上有两句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我们看一个人、一个家族、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没有未来,看什么呢?只要看他是不是积善之家。所以中国的未来特别的远大,为什么呢?因为中华民族,出了这么多的古圣先贤,一直在为世界做贡献,把和平、和谐的理念带给全世界,所以,中国的未来一定是非常地光明,前景非常地远大。

《周易》上还有一句话:“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当我们看到一个省部级以上的官员,突然锒铛入狱的时候,大家都在议论纷纷,是什么原因啊?什么原因啊?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所导致的。所以我们学《易经》要抓住根本,不要在枝末上做文章,找一个人给我算一卦,看看我这件事可不可以办,我这个合作伙伴可不可以合作,我这个事情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这些都是枝节,最关键的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殃。

我们的福分,就是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呢?我们怎么样在未来过上一个更好的生活呢?中国人讲福田心耕。而回报最丰厚的田地有三种,那就是敬田、恩田和悲田。我们看一个人,他的未来如何,首先看一看这个人是不是知恩报恩,饮水思源。如果一个人事业很辉煌,但是连父母都不孝敬,不知恩报恩,我们就知道这个人,他的未来前景暗淡,即使现在辉煌,那也是一时而已,必然有败落的那一天。所以恩田以父母为代表。中国人讲百善孝为先,为什么呢?因为人生在世,没有谁的恩德会超过父母,中国人特别强调顺——孝顺,而这个孝,你现在对很多的年轻人说,你这个孩子很不孝,他都不承认,他说我这个人很孝敬,你怎么说我不孝敬呢?那是因为“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他都是按照我自己的标准,来评价自己是不是孝敬的。

孔老夫子告诉我们,孝的内容非常地广泛,不仅仅要赡养父母的身体,让她衣食无忧,还要养父母之心,首先要尊敬父母。所以有弟子来问什么是孝?孔老夫子怎么说呢?说现在的所谓孝子,认为能赡养父母,就尽到了孝道,但是对于狗啊马呀,他们也能够以自己的体力来奉养主人,如果仅仅是赡养而不尊敬的话,那个怎么能够把人和禽兽区别开来呢?赡养父母,最重要的是从内心表达出对父母的恭敬和感恩之心。又有弟子来问什么是孝,孔老夫子回答了两个字,色难。什么意思呢?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是最难能可贵的了。所以《礼记》上说,一个对父母有深爱的孝子,他对父母说话的时候一定是和颜悦色,一定是很温柔的,很耐心的。除了尊敬父母之外,还要做到“父母为其疾之忧”,也就是不要让父母为你担忧,仅仅为你的疾病而担忧,这才是真正的孝子。

比如说我们孩子小的时候,功课不好,父母会担忧,他很贪玩儿,浪费了时间。等他到了中学,交了一些朋友,也是浪费了时间,让父母担忧,这也是不孝。到了高中,又学会了下网吧、打游戏,浪费了时间,耽误了功课,还会让父母担忧,这也是不孝。等我们走上了工作的岗位,工作不认真负责,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让父母战战兢兢,不知道哪一天东窗事发,把自己给抓起来了,这还是不孝。一个真正的孝子,就是做到自己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工作学习生活,都能够让父母放心,这样一个人也就是一个完美的人了。所以古人才说“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因为这个孝子,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想到父母,不能够因为自己的言行给父母抹黑,那他就会小心谨慎。所以我们这一代的人,最害怕别人说什么,最害怕别人说你这个人真没有家教,为什么呢?因为这句话不仅仅说了你自己,还说到了你的父母。所以《弟子规》上说,“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我们身体有疾病,会让父母担忧,而我们德行上有损伤,德行上有缺欠,让父母、家人跟着我们蒙羞,这是养父母之心。当然了,中国人还有一句话说:“诸事不顺,因不孝”“百善孝为先”。很多人说为什么我做事顺不顺利,和我孝不孝敬父母都有关系呢?一个人不孝敬父母,没有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事原则,就会以利害的原则为人处事,这件事对我有好处,我就会全力以赴;这个人对我有利益,我就会对他唯命是从。但是一旦由利变成害的时候,对不起,我就会做出忘恩负义的事情。所以《孝经》上说,一个人不爱她的父母亲,却爱别的人,这是和德行相背离的。一个人,不尊敬他的父母亲,去尊敬别的人,这也是和礼相背离的。为什么是相背离的呢?比如说我们下班了,领导说:“今天有没有时间呀,我们有一个重要的客户和我一起去应酬一下,陪他吃个晚饭,不要再回家吃饭了。”诸位朋友,我们是什么样的态度啊?我们是受宠若惊,跟着领导去应酬了。但是我们父母说了:“我们家呀,都好几天没有去超市买东西了,已经缺这个少那个的了,能不能陪我去超市买点东西呀?”结果我们是什么样的态度呢?哎,我们很不耐烦地说:“我还要忙这忙那的,哪有时间陪你去逛街呀,你就和你那些老太太一起去吧。”

朋友们,我们是以什么样的心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呢?要用恩义情义道义的心。当然,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最大,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到父母的需要,但是,我们却没有这样做。所以,古人告诉我们:“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我们不以恩义情义的原则处事,就是以利害的原则为人处事,彼此有利益,就在一起交往,成为朋友,利益没有了,交情就疏远了。“以势交者,势倾而交绝”。今天我是领导,我能够给你批条子,你对我有求,所以才会给我送礼,有一天我从领导位置上下来了,交情就决裂了。“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男的喜欢女的美色,女的喜欢男的英俊,彼此是以色相来交往,那有一天,我脸上有皱纹了,年华不在了,这个爱也就终止了。怎么办呢?“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我们彼此以道义恩义情义来交往,这个相交,才能够经得起考验,天长地久。

我们看孔老夫子,有一个典故。有一次,鲁国的国君向他请教说,向东扩展房屋是一件不吉祥的事,这件事可信不可信呢?孔老夫子怎么回答的呢?他说:“我听说天下有五种不吉祥的事,但是向东扩展房屋并不包括在其中。”哪五种不吉祥的事呢?

第一,就是“损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也。”损人利己,给自身招致了不吉祥。很多人说损人利己,其实损人根本利益不到自己。帮助别人才是帮助自己,你损害别人的利益,别人一定怀恨在心,一有机会就会打击报复你,你给自己也埋下了祸根。

“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就像现在很多的家庭,把老年人放弃了,不去赡养,不去照顾,不去孝顺,把所有的关爱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结果把孩子养成了小公主、小皇帝,这个就是弃老而取幼,结果这个家庭就不吉祥了。为什么不吉祥了呢?因为这个孩子——小公主、小皇帝的脾气很严重,十件事九件事满足他,只有一件事没有满足,他就会一哭二闹三上吊,跟你没完没了,这个孩子成了败家子。

“释贤而任不肖,国之不祥也。”把贤德的人放任了,不去任用,任用的全是不贤德的人,这是一个国家的不吉祥。老年人不愿意去教导了,年轻人没有虚心好学的心了,这是社会风气的不吉祥。中国人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的话为什么必须要听呢?因为老人有很多人生的经验,可以让年轻人去学习,让他少走很多的弯路。而中华民族代代相传下来的古圣先贤的教诲,那更是老人言,所以不听老人言,一定是吃亏在眼前。

比如说我们在改革开放几十年之后,向西方学习。学习了几十年之后,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你在叫你家孩子名字的时候,你已经叫不动他了。比如说你叫小明啊,你们家的孩子是怎么样的反应呢?《弟子规》上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有没有一个孩子一听到他父母叫他的名字,无论他在做什么,马上放下手边的工作,跑到父母的面前,甚至还给父母鞠一个躬说:“爸爸,请问有什么事吗?”谁家的孩子是这样表现的,请举手。都没有吗?看来都没有学传统文化,都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弟子规》上告诉我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呼叫的时候,呼喊你的名字的时候,马上答应,不要迟缓,结果即使有这样的孩子,也会被人认为有点奇怪了,有点格格不入了。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父母叫孩子名字的时候,小明啊,这个孩子都是怎么样的反应呢?是带搭不理,闻如未闻,听如未听,好像没有那么一回事儿,大不了就带搭不理的回答一句:“干嘛啦?你没看我忙着呢吗?”大家是不是觉得这样才是正常的。我们看这样的孩子多了,那个孩子很有礼貌,很听话的,就觉得不正常了,这个就叫积非成是。我们把错误的积累多了,认为是正常的,而那个孩子对父母很有礼貌,很恭敬,觉得不正常了。

有人用一棵大树,来形容父母和儿女之间的关系:大树上边的枝叶花果是孩子,父母是树干,孩子的祖父母是树根。你希望这个果实长得硕果累累,非常地健康,应该把水把养分浇在哪里?浇在根上,去照顾孝顺我们的父母。但是现在很多的父母直接把这个养分就放在了果实上,结果果实吸收不了,反而都腐烂了,这就是现在儿女教育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我们回顾一下自己日常的所作所为,当我夹起菜来,首先放在了孩子的碗里,还是放在父母的碗里呀?放在孩子的碗里。父母一看也会夹起菜来往孙子的碗里放。通过这个小小的动作来观察,这一家谁是核心呀?孩子是核心。所以小公主小皇帝自然被我们培养出来了,没有人生来是小公主小皇帝,都是我们做父母的不会教,把他教成了小公主小皇帝。所以,下一次我们家要去安排旅游的时候,首先要问父母想去哪里?出门在外,去买礼物的时候,首先考虑父母喜欢什么,这样才不是颠倒的。

最后一点,“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祥也”。圣贤人、有德行的人,有能力的人都隐居起来了,愚钝的人把持了领导的位置,这个是天下的不吉祥。孔子最后还强调说:“我听说有五种不吉祥的事,而向东扩展房屋并不包括在其中。”这告诉我们,我们学传统文化,不要走向迷信。风水,当然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更关键的是“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不要被那些搞迷信的人给骗了,最关键的是我们要从心上变成一个知恩报恩的人,成为一个有恭敬心的人。知道怎么样能有同情心的人,我们的福分了,才会越来越深厚。我们学习传统文化,要抓住根本。

看一个人有没有前程,第二点就是要看这个人有没有恭敬心,这个就是以老师为代表。孔老夫子《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我们现在特别是年轻人,走到哪里还能不能体会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境界呢?诸位朋友,出门在外,我们或者乘车或者坐飞机,还有没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感受啊?没有啦。那是孔老夫子说错了吗?老夫子说的话,肯定没有错误,他说话都非常地严谨。他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四海之内皆兄弟”,那是一个结果,原因在哪里呢?每一个人对别人有恭敬心,为人处事为对方着想,没有什么过失,对每一个人都彬彬有礼,这样的人走到哪里,哪里才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所以,学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走到哪里,和人相处不到一个月,不是自己不喜欢别人了,就是别人不喜欢自己了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在家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小公主、小皇帝的脾气已经养成了,都希望别人考虑我的感受,满足我的需要,处处都是我的利益,结果众多的小公主、小皇帝走到一起,不出现矛盾,纷争对立,那就不正常了。所以孔老夫子告诉我们“不学礼,无以立”,你没有学礼,没有办法立足这个社会。不仅家庭关系处理不好,儿女教育不好,走上社会,人际关系也好不到哪去。为什么呢?没有学习礼。而这个最起码的礼就是《弟子规》。所以我看了《弟子规》的,对古圣先贤就更加地尊重,因为《弟子规》用1080个字,360句话,这么简短的语言,把我们一个人一生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规范道理,都概括得淋漓尽致,只要我们都学习力行《弟子规》,和谐社会就并不遥远。

有人把《弟子规》,比喻为人生的交通规则。什么意思呢?我们开车要守交通规则,才不至于和别的车发生冲撞。做人也要有人生的规则,做人要守《弟子规》,我们的人际关系才能处理得好。我们的妯娌关系、夫妻关系、父母和儿女的关系,还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朋友之间的关系,才处理得和谐。

我们看《易经》,总结了天地运行的规律,给我们总结了一句话,说:“一阴一阳之为道”。我们观察天地自然的规律,有日就有夜,有寒就有暑,有春夏就有秋冬,有潮涨就有潮落,从这些自然界的规律来观察,都是一盈一虚,一消一涨。我们把这个道理用来观察人世间的变化,是不是也是如此呢?比如说人心的一忧一喜,人世的一治一乱也都体现了“一阴一阳之为道”的规律,所以在《易经》上一共有64卦,但是只有一卦,是六爻皆吉的。这一卦就是谦卦,谦虚的谦。而这个谦卦的卦像是地山谦。什么意思呢?高山本来是在平地之上的,但是在谦卦之中,这个高山宁愿居于平地之下,所以,地山谦。我们想一想,一个人才华横溢,有权有势,但是他为人很低调,做事做成功了,把他推给了领导,功劳推给了领导;利益分给了属下,这样的人即使很有成就,也不会招人嫉妒,招人障碍。所以有一句话说:“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用”。

在《尚书》上也有句话说:“满招损,谦受益,实乃天道”。这个实通是,“乃天道”,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规律。一个人如果骄满了,认为自己比别人强了,不需要再努力学习了,他就不会再有进步了。而天道自然的规律,都是给善良的人带来福分,而给过分的人招致灾祸。这个淫,在古代,指对一切事情的过分与放纵的意思,当然也有骄满的意思在其中。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特别是发心弘扬传统文化的年轻人,要从学习汉字文言文来入手。为什么呢?因为,汉字文言文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中的字,已经有所改变了,如果你按照现代汉语的意思去理解,往往会望文生义,经典,容易被你看错。但是,我们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能够读得懂汉字文言文的人却越来越少了,我们现在弘扬传统文化遇到了一个瓶颈,就是没有老师。

当然,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非常地广泛,比如说一部《四库全书》,你从出生的时候就开始读,读到老,每一天读八个小时,这一生读下来还没有能够读完。那怎么办呢?有一个好办法,就是要学传统文化的精华,而《群书治要》这一本书,被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精华。唐太宗派魏征等大臣,把唐朝以前经史子之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精髓都摘取出来,汇聚成了《群书治要》。这一本书,习主席的父亲题字:“古镜今鉴”,告诉我们古代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可以为今人所借鉴。而习主席在2015年的元旦致辞之中,他的书架上多了两样东西:一样就是他的全家福;还有另一样东西,就是《群书治要》。说明什么呢?说明习总书记,他也是手不释卷地在读这一本书,而且我们也发现习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都有他的历史文化的渊源,这个历史文化的渊源,都可以从《群书治要》中找到答案。

《群书治要》,可以说是古代版的习主席的治国理政的思想,而习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的思想,是现代版的《群书治要》。如果你不深入学习《群书治要》,对习总书记所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方针,也很难深入理解。我们读了这一部书只有50万字,但是就可以掌握中国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髓。这一部书,仅仅编到了唐朝以前的经史子,像隋唐宋元明清以后的经典都没有涉及。我们也希望有年轻人发心,能够继续学习传统文化,把唐朝以后经典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髓,摘取出来,编一个《群书治要》的序编。这样一百万字的《群书治要》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可以供各级党校,培训干部学院培训做参考,也可以为当今人们学习传统文化提供一个标准的模板。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人人都学习传统文化,各党各级领导干部都学习《群书治要》,那就可以见和同解,通过这一部书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那就不会有什么冲突和纷争了。这是我们讲的敬田,要对老师恭敬,要对圣贤教诲恭敬。所以,古人说:“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用”。

第三,我们看一个人有没有发展前途,就看这个人有没有悲心。我们说这个人很慈悲,什么叫慈悲呢?“慈”就是予人以乐,“悲”就是拔人于苦。当别人处于困苦的境地,我们给以帮助,让她免于困苦,这就叫悲心。孟子也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当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发自内心地表示同情,当然光有这种同情的情感还不够,要做出具体的行动给以帮助,这两个条件都具备了,这才叫悲心。现在很多人,都说我活得很有压力呀,烦恼重重啊,为什么会有烦恼呢?为什么古人活在坦坦荡荡之中?比如说读《论语》,告诉我们“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人心胸坦荡,俯仰无愧,而且很宽容。即使别人做错事,他也不放在心上,所以他总是处于坦坦荡荡的境界之中。而小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心考虑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利益,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还想着去谋算别人,这样的人总是处于郁郁寡欢的忧戚状态。换一句话说一个人还有烦恼,还有压力,还很忧郁,就是没有看破放下的结果。

你看这个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的弟子颜回住在很简陋的巷子里,吃饭没有饭碗,喝水没有杯子,结果怎么样?别人都觉得忍受不了他的穷苦,他自己还乐在其中,每一天都很开心,很多人说他乐在何处啊?他乐在“道”中。他看破了,放下了,所以他乐在其中。因为什么?因为他知道,即使我们家资万贯,也不过是日食三餐,夜眠六尺而已。我们挣了那么多的钱,但是吃饭一天能吃几顿饭呀?很多人加了一顿夜宵,还不是很健康,都吃出病来了。我们再有钱,买了一个海边别墅,买了个花园别墅,阳光别墅,请问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别墅吗?晚上所归我们的还是六尺床而已。你辛辛苦苦赚那么多钱有什么意义呢?你看破了,放下了,你就会觉得人生,真的是知足常乐。

古人说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人生如果理解了“知足”这两个字,所有的烦恼一下子就不见了。想一想我们如果站在自己家的院子里,阳台上,看着过过往往的人群,确实有很多人比我们有钱,吃的比我们好,官位比我们高,但是又有多少人活在三餐不济之中,又有多少人还在急救室等待着抢救?我们和这些人比起来,我们应该感觉到知足常乐了。而且我们生来是赤条条地来,走的时候仍然是赤条条地走。什么是你可以带走的呢?你想想,你的儿女能带走吗?你的房子金钱财富能带走吗?你的位置能带走吗?没有一样是可以带走的,何必为这些事情而烦恼呢?要能够看破,你才能够放得下;如果看不破,就会为这些事情斤斤计较,让自己很烦恼,得不偿失。

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有什么好处呢?好处就是你可以过一个幸福安乐,知足常乐的人生。我们读《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老夫子到什么时候,都是很喜悦的状态。我们再读《孟子》,他说:“人生有三乐”,哪三乐呢?“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我父母还健在,我还可以尽孝心;兄弟姐妹也还都好,兄弟姐妹聚在一起,还能够互相关爱,团结互助。“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自己做事,俯仰无愧,就像司马光先生所说的:“我平生所为之事,没有一件不可与人言”,没有做对不起别人的事。第三件,“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古人为什么欢欣喜悦呀?他活在尽责任尽本分之中,他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够帮助别人,利益社会,报效国家,所以他感觉到很喜悦,所以“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是进是退,完全是缘分,所以他也不攀缘,也不着急,有缘就做,做得欢欢喜喜;没缘就好好读自己的圣贤书。

你说古人活得多么地喜乐自在,那为什么现在人却活得这样地压力重重?就是所求的太多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而且为了这些名利患得患失,身心不得自在。学习传统文化最好的,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利益,就是你能成为一个欢欣喜悦、坦坦荡荡的人,俯仰无愧。

第二,我们讲一讲理财之道。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了,钱也赚得越来越多了,怎么样可持续发展呢?我们看一看,有一个数字统计:世界500强的企业,平均寿命是40年到50年;中国的大企业平均是七到八年,小企业平均寿命2.5年、2.9年。所以企业界有句话说:“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三两年。”为什么这个公司就转瞬即逝了呢?因为没有按着古圣先贤的教诲来治理国家、治理企业。《大学》上告诉我们做事正确的方式是“有德此有人”。现在我们做事首先考虑的是什么?很多人说我没有钱,古人没有说你有钱就能够创造企业,就可以经久不衰,告诉你首先要有德行。有德行,你所感召来的人才是好人才,和你志同道合的人。“有人此有土”。你有德行,你所感召的人也是和你志同道合的有德行的人,这些人众志成城,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就有土。土就是资源的意思。人多了,我们有市场营销能力,我们有人力资源,各种资源也都具备了。“有土此有财”。这些人众志成城,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自然就会创造财富。

我们现在也有钱了,应该把钱用在什么地方呢?现在中国人有钱了,就开始竞奢斗富,买高档的化妆品、消费品,高档的这些奢侈品,就叫富不过三代。为什么富不过三代?第一代创业的人,白手起家,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下了财富。到了第二代,条件好了,能够看到父母创业的不易,还知道克勤克俭,使事业发展壮大。但是到了第三代,一出生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知道父母祖辈创业的艰难,不再克勤克俭,励精图治,还学会了骄奢淫逸、铺张浪费,久而久之,就把祖辈父辈辛辛苦苦所打下的基业给败坏光了。现在的孩子为什么成了败家子、啃老族了呢?就是因为我们的钱财太多了,“贤者多财损其志”。即使你的儿孙很贤德,但是看到你们家这么有钱,他说我还学习,我还努力,有什么必要呢?我们家能够我吃好几代的了,他就没有奋发图强的志气了。“愚者多财益其过”。如果儿孙很愚钝,结果你又有很多的钱,还没有拿这个钱去做好事,兴办慈善事业,反而拿着它去骄奢淫逸,结果更加增长了他的过失,损了他的福分。所以财富用在哪里特别地重要。用在哪里?用在使你的“德日进,过日少”上,让你的德行不断地增进,过失不断地减少,这是我们应该把财富用到的地方。

如果我们是企业家,我们可以把钱回馈员工,回馈消费者,回馈社会。做企业的人,都特别喜欢供奉财神,大家知道为什么要供奉财神吗?一般我们所供奉的财神都是文财神——范蠡。为什么要供财神呀?是不是我们在财神面前放上一些钱,然后磕上几个头,它就可以保佑我们发财致富呢?如果我这样学习传统文化,这个传统文化都变成迷信了。我们这个财神范蠡教导我们,“千金散去还复来”。他是越王勾践手下的一名谋士,曾经帮助勾践打败吴国,收复失地,但是他发现勾践可以共富贵,不可以同患难。所以,他就逃离了吴国,逃离了越国,来到了当时的齐国,开始做生意,很快就发了一笔财。但是,他没有拿钱过上骄奢淫逸生活,反而把钱都散给穷亲戚、旧邻居,需要帮助的人。又从小本生意做起,结果又赚了一笔钱。他又像上次一样,把所有的钱都散给朋友,需要帮助的人。如此往返做了三次,所以历史上说三聚财、三散财。我们供范蠡作财神,是从他身上学到一种赚钱的方法,就是要懂得去舍财,才能够赚钱。所以中国人叫舍得舍得,小舍就有小得,大舍就有大得,不舍就不得。

古人把钱又称为通货,货币要流通,如果你把钱存起来,不去施舍不去用,就像一潭死水一样,没有流通。所以挣了钱之后,要拿这个钱去帮助别人,特别是那些有需要的人,这样才能够越舍越多。这是从供财神,我们学到的赚钱理财的方法,就是要舍才能够得。

我们看《尚书》上还有一句话说:“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弗亡。”我们观察一个人怎么观察呢?这句话说得很肯定,说一个人对内兴起了迷恋女色之荒,这个荒就是荒淫无度,太过分的意思;对外喜欢狩猎,古代的游戏,就是狩猎也是没有节制;还喜欢饮酒,沉迷于靡靡之音;住的房屋又高又大,还雕梁画栋,墙上雕着花纹儿,可以说极尽奢侈之事。以上所描写的情况,如果有一种出现在你的生活中,那就没有不灭亡的,更何况现在人,这六种情况全都出现了,那还有不灭亡的道理吗?

你看,十八大之后我们打老虎抓住了很多贪官,结果你看一看他们的事迹,是不是这六种情况全都做到了?那还有不灭亡的道理吗?所以,自作自受,恶贯满盈,那就会给自己招致灭亡。我们有了钱之后,不能够拿着钱去骄奢淫逸,而要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多做对社会有利益的事情。这是我讲的第二个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讲一讲,“道”中之“道”。也就是学习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一句心法:“正己化人”。

很多人学了《弟子规》之后,当了警察了。为什么呢?不是学了《弟子规》,拿着来反省自己,要求自己,而是拿着《弟子规》来对照家人,对照朋友,说你哪一句话没有做到,你哪一句话又触犯了《弟子规》,学了传统文化不仅没有和家人关系处理得更好,反而和家人的关系越来越差了。这就是因为我们学传统化,没有用它来反省自己,反而增长了自己的傲慢之心。中国人有句话说:“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遇到问题,大家都是反省自己:这件事我错在哪里?结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遇到问题,大家相互指责、相互挑剔、相互抱怨,最后的结果就是天翻地覆。

在一个楼洞里,一个单元里住着两户人家,住对门儿。一家是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大家知道为什么他们大吵三六九吗?我们说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医生告诉我们,一个人盛怒三分钟,就是大怒一天,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使身体恢复正常?三天的时间,所以经常生气的人,身体不会很好。结果他们大吵了一顿,要休息三天才有精力再吵一次,这叫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但是他们对门这一家却不一样,对门这一家已经相处了二十多年,但是感情像陈年老酒,越陈越香。结果对门儿看了之后很羡慕,登门去求教。为什么你们家结婚二十多年,感情越来越好,而我们家却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呢?结果这家的女主人说:“因为我们家都是恶人,你们家都是善人,所以我们家吵不起来,你们家经常吵架。”这对夫妻听了更奇怪了,说:“你是不是讽刺我们呢?你们家都是恶人,吵不起来,我们家都是善人,还经常吵架,这是什么道理呀?”这个女主人一看呢,她说:“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就明白了。有一天早晨,丈夫起来上班,我很体贴他,给他端了一杯茶放在了桌子上,结果他在穿衣服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把这个茶杯碰洒了。”诸位朋友这个茶杯碰洒了,这件事是好事还是坏事啊?好事坏事啊,坏事?有人说好事,中国人很有智慧说:“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任何一件事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好坏之分在哪儿啊?在你的心,看你怎么对待他,怎么处理他。结果这个茶杯被碰洒了,然后我就赶紧上来说:“你看,都是我不会做事,我把这个茶杯放得太靠边了,所以才不小心,让你碰洒了,都是我的错。”说着说着还拿来抹布收拾残局。丈夫一看就很过意不去,他说:“明明是我的错,我穿衣服不小心把它碰洒的,怎么能够怨你呢,还是由我来收拾吧”于是他就开始跟妻子争夺抹布。一个说我来,另一个说还是我来吧,结果两个人一抢一夺之中,那种互相体贴,互相关爱,就表露无遗。这一件事没有让他们吵起来,反而让他们的感情越来越深。

但是同样一件事,如果发生在对门这一家,情况就不一样了,大家想,会怎么样啊?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场面,这个茶杯被碰洒了,丈夫就不高兴了,甚至破口大骂,说:“你会不会做事啊?放一杯水都放得这么靠边儿,看我把它给碰洒了吧?”这个妻子也没有学过女德,不知道礼让,于是,她也开始河东狮吼,说:“明明就是你的错,你不长眼睛把它碰洒的,怎么能够怨得着我呢?真是岂有此理。”结果因为这么芝麻大的小事,把以前的陈芝麻烂谷子,不愉快的事全都翻了一遍,最后两个人吵得不可开交,要去离婚。到了那里人家问他,说你们两个因为什么吵起来的呀?他们都忘了最初吵架的原因了,这就叫“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是最初“各自责”还是“各相责”的不同,最后导致了它们结果完全不一样。

中国人有一句话说“否极泰来”。怎么样做才能否极泰来呢?今天大家听了我的话,就一定能够否极泰来。看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一致的,是吧?怎么做才能否极泰来呢?你看这个泰卦卦像是坤上干下,干代表的是天,坤代表的是地,正确的位置是干应该在上,坤应该在下。但是在泰卦之中,干和坤的位置是互换的。什么意思呢?他们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反省自己的不足:这件事我错在哪里?这就是“各自责,天清地宁”。结果就是吉祥安泰。而这个否卦恰恰相反,干在干的位置,坤在坤的位置,他们各居本位,要求对方,指责对方,批评对方,你应该应该怎么做,但是你都没有做到。这就是“各相责,天翻地覆”。现在小到家庭夫妻之间的冲突,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冲突,都是因为人们不懂得“反求诸己”所导致的。从这一句话中,我们就看到古圣先贤的智慧了,他用这么一句话,就把冲突的原因,还有解决的方法都给我们指出来了。为什么要正己化人呢?因为你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养不够,很多人说奇怪了,明明就是他做错了,他做得不对,为什么我看他不顺眼,还是我的修养不够呢?因为我们没有慈悲心。

比如说有一个孩子,还没有走上社会,他就做了很多悖理悖法的事情。有一个车子停在外面,他也不认识这个主人,但是他拿着刀子上去滑了两个道,还甚至给他泼上一桶汽油,把这个车子就给烧了。如果我们是这个车子的主人,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呀?生气。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你看别人做错事,我们生气,影响了我的心情,影响到我们的健康,是不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了自己呀?那我再去深入调查一下,为什么这个孩子会做这样的事啊?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人教。他小的时候父母离异,结果丈夫又找了一个妻子,成了一个家。妻子又找了一个丈夫,成了另一个家,他就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没有人去教他《弟子规》,教他做人的道理,他从小对父母就怀恨在心,对社会就没有好的观念,从小就想着去打击报复社会。我们再反观一下,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呢?我们听说哪一个方法提高学习成绩很快,就不惜重金送孩子去学习,听说《弟子规》对于改善孩子的行为很有帮助,也不远万里送孩子去学习。这个孩子相对于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很可怜的呢?所以中国人说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当你知道他可怜之处的时候,你就生不起气来,你想着去帮助他、教导他,让他学习传统文化。

所以人,“人之初,性本善。”人本来都是善良,都是本性本善的。就是因为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差异,让他有了善恶的区别。所以我们有幸学习传统文化,接触《弟子规》的人,比那些还没有接触到《弟子规》,学习传统文化的人,不知道幸运多少倍。我们看到他的行为不如法,看别人不顺眼,是不是自己的修养不够啊?自己还没有学到家,没有以一颗仁爱之心,想着去帮助他、提升他、改变他。

我们怎么样才能帮助他改变这个社会呢?就是靠我们自己做出榜样。现在人对做善事没有信心。为什么没有信心呀?就是因为没有榜样,看不到有榜样在无私无求地帮助这个社会,帮助他人。我们对传统文化生不起信心,就是没有人按着照传统文化的教诲力行出来。我们有机缘接触传统文化的人是不是责任更重大呢?所以把传统文化从自己身上表现出来,让他人对传统文化,学传统文化的人生起信心,我们就是在弘扬传统文化。所以正己化人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说发怒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还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了自己。我们怎么样呢?我们提升自己的修养,首先要学会制怒。有一句话说,要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这个文章写得特别好。文章说,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来掌管。有一位女士抱怨说:“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了先生的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钥匙交到了孩子的手中;还有一个年轻人从文具店里走出来说:“那位老板服务态度恶劣,把我给气炸了。”他把钥匙交到了老板的手里。这些人都做了一个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人来控制他自己的心情。

当我们允许别人掌控我们的情绪时,我们便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对现况无能为力,抱怨与愤怒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开始怪罪他人,并且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为我的痛苦负责。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他人,他的情绪稳定,为自己负责,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压力。因为如果你脾气很大,动不动因为一点小事就着急上火,你周围的人都会战战兢兢,他们都会神经紧绷,很有压力。

诸位朋友,你们快乐的钥匙在哪里呢?是在自己的手上,还是放在了丈夫、妻子、父母、孩子的手上,领导的手上?如果放在别人的手上,就赶快把它拿回来吧!

这个文章写得非常好!提醒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能够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所以,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学什么呢?学习能够掌控自己的情绪,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无论是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能够淡然处之,非常地有定力,因为有定才有慧,这个智慧从哪里来呢?是由定力中得来的。

古人说:“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有这种定力,那才是真正有智慧的表现。我们看,第三个原因就是:“德未修,感未至”。如果我们学了传统文化,对别人也已经很友好,很关爱了,但是别人还不领情,甚至还嘲笑我们,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是我们德行修养不够深刻,所以不能够感化他人。在《中庸》上孔子称赞舜王的时候,这样说:“有大德的”,有深厚德行的人,“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舜被列为二十四孝之首,大家知道为什么他被列为二十四孝之首吗?他的大德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因为他的后母,他的弟弟,三番五次要置他于死地,但是他并没有怀恨在心,想着去打击报复。虽然得了天子之位,仍然是经常到原野去哭泣。为什么呢?他感到自己的孝心没有尽到,不能够让父母满意,自己的悌道尽得不好,不能让弟弟满意,最后他的真诚之心终于感化了他的后母,感化了他的弟弟,感化了天下的百姓,所以他被列为二十四孝之首。告诉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什么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就是仁者爱人,仁者无敌。什么叫仁者无敌呢?仁者无敌并不是说打遍天下无敌手。而是说一个真正有仁爱之心的人,他从他的内心深处,不和任何一个人起对立,他不会恨任何一个人,他能够做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我恨的人,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没有我不爱的人。诸位朋友,如果我们身边还有人,不能被我们感化,我们想一想,我们有没有像舜那样,遇到三番五次置我们于死地的人呢?都没有那么恶劣,我们还不能把他感化,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德行修养不够,还需要再加强。当然,仅有慈悲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悲智双运才能够达到效果。我们讲百善孝为先,今天也给大家放一个片子,题目叫《路过》,我们看一看。

好,我们看了这些幻灯片,也提醒我们,父母对儿女的关爱,就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但是我们做儿女的呢,往往忽视了,甚至糟蹋了父母的关爱。父母呢,他的心里,时刻都在挂念着儿女,拿起电话的时候,他就会问寒问暖,但是做儿女的却体会不到父母的心,还很不耐烦地说:“哎,你不知道我很忙吗?”“啪”就把电话给撂了,这都是做儿女不够细心所导致的。所以行孝不能等,不要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留在我们的人生中,不可弥补。刚才那个幻灯片也告诉我们,人不学不知道。外国人没有学过《论语》,不知道养父母要养父母之心,要尊敬父母。而我们现在现代人呢,也没有学过孔子的教诲,所以对父母态度也都不好了,这个都是不学的过失。

我们看学习,为什么这么重要呢?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两只狼的交战。一位年迈的北美切罗基人教导孙子们人生的真谛,他说:“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在进行着一场鏖战,交战是在两只狼之间展开的,一只狼是恶的,它代表恐惧、生气、悲伤、悔恨、贪婪、傲慢、自怜、怨恨、自卑、谎言、妄自尊大、自私和不忠。另外一只狼是善的,他代表了喜悦、宁静、谦逊、仁慈、宽容、友谊、同情、慷慨、真理和忠贞,同样交战也发生在你们的内心深处,在所有人内心深处。听完他的话,孩子们静默不语,若有所思。过了片刻,其中一个孩子问:”那么哪一只狼能获胜呢?“饱经世事的老者回答说:“你喂给它食物的那一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和什么样人交往,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我们读什么样的书,就受到什么样的影响。我们经常读圣贤书,学习传统文化,就是和圣贤人为伍,我们就会成为圣贤人。所以我们也借着这个机会,希望大家对传统文化生起信心,生起兴趣,生起爱好。我们也祝大家身心和乐,家庭幸福,也祝我们的社会和谐,国泰民安!

谢谢大家!

《群书治要》学习网

网址:www.qszys.com.cn 备案号:京ICP备18013041号-1

网站建设多维网讯